从全社会的角度,如果这样下去,最后肯定会有相当一部分的融资被迫要转向各种不同类型的直接渠道,像私募资金、股权资金,包括民间借贷等
领域。
我感觉从政府的态度来讲,这里面有一个经济规律的问题,不是政府想不想做,而是它不做也不行,所以我希望政府能做到,也对这些相对新兴的金融创新产品能够网开一面,能够给予一个适当宽松的成长环境。我觉得这是能指望政府做到的。
对于其他行业,传统的一些垄断领域,坦率地讲,我觉得已经垄断的可能不太容易放开了。当然也不排除适度微调,比如把国企数目继续缩小,做适当的私有化。
现在国企的数目虽然是减少了,但是国企占有的资源、占有的整个经济规模实际上是在扩大。
这方面我觉得不敢有太大的希望,但是我感觉政府可能会有所作为,主要是在非央企、地方国企和央企当中一些相对边缘的、效益比较差的国企,可能会有所动作。如果这样,同时在金融创新方面容忍民间行业自己的一些创新,那我认为还是值得期待的。
观点地产新媒体:中国这5-10年,是不是政府在金融创新领域,做得还是很不够?
曹少山:非常不够,其实金融创新不是简单发明一个什么东西,首先要厘清一些机制上的问题。我觉得中国要金融创新,首先利率要市场化,利率不能搞双轨制。
第二、国有银行体系,就是大的银行体系的信贷资源分配,不能成为政府政策的一个工具,这是第一步。
在第一步的基础上,政府才可以做银行体系创新。中国的资本市场从市值规模来讲已经非常大了,上市的这个板、那个板,人家说都快变成木材市场了。
那么多“板”有什么用呢?关键是机制还是没有理顺,上市这种直接融资通道,这种资源分配,并不是市场化分配。这些东西改了,我觉得中国才具备进行金融创新深入稳固的基础。
观点地产新媒体:对于目前国内外都在讨论中国经济硬着陆的问题,您怎么看?
曹少山:其实这也是我们经常思考的问题,什么叫做硬着陆呢?硬着陆就是经济增速大幅度下滑,然后中间出现重大的危机性事件。
在我们看来,我觉得中国硬着陆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可能会出现一些中国特色的软着陆,什么叫做中国特色的软着陆呢?就是政府制造出来的软着陆。
因为中国政府都掌握了大量了资源,所以中国政府出现大量资不抵债、违约的情况是不可能发生的。但是可能发生的就是经济增速会下来,然后政府还是通过加强政府主导的投放和投资的方式保增长,进一步牺牲经济运行的长期效率。
其实中国经济稍微下滑一点,政府稍微放一点水就行了,从资金供应上不会出现问题,但就会造成通胀高企,然后民间真正生产效率高的企业生存困难,老百姓持续在负利率的情况下,财富被逐步侵蚀,这样情况可能会出现。
这就是我说的中国特色的软着陆,从表面上看,经济增速最多从9%降到了7%,还不至于到民不聊生的地步。
观点地产新媒体:那您觉得从长期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上看,政府还有必要追求保八吗?
曹少山:首先我们先排除硬着陆的风险,因为一旦硬着陆,所有人都可以收摊了,不用干了,不光是做地产基金的,所有的行业都差不多了,除了国家掌控的某些直接会给它输血的行业以外。
在经济不硬着陆的前提下,无论是从经济规律角度来讲,还是从政府执政意愿来讲,都会逐渐把这个增速降下来。
因为中国现在的增速,每年GDP50%是靠投资的,世界上历史上没有一个国家能够以这样的速度来支撑GDP的增长,50%进行投资,然后还保证长期的投资经济效益,这是不可能的。
在这样情况下,不管是从规律还是维持政策的合理性,这个速度一定会降下来的。但是速度降下来只是一个表象,结果是不是能够实现诸如说财富的合理化重新分配、民间收入的增长等目标,现在还不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