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提高房租,这一阶层的承受能力就达到极限,很可能出现社会抗议。因此我相信房租涨不上来。那么投资人就必定亏损,亏损的结果是殃及银行和金融体系。中国人自有住房面积为 80%,10年以后中国人口老化了,住宅供求关系会宽裕而不是紧张。未来时期城市居民改善住房需求,农民进城需求,都已经被高房价所压制,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是没有的。因此,未来供求关系并不紧张,目前主要是投机需求,包括包含在投资行为里面的投机需求。只要打击投机,需求就会大幅度下降。 必须要说清楚的是,房地产价格的核心是地价,其属性是金融而不是商品。房地产价格作为金融价格而不是一般商品价格,不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而是由未来时期收入的贴现,就是把预期20年的股息或房租,除以预期每年的利率,贴现为现值。房价作为资产价格,其金融性质早已所谓“膨胀”,指CPI逐年上升。工资,水电,食品,油料价格都在上升,特别是房价与房租。把物价控制在6%以下很不容易。从紧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人民币升值与人民币出境,以抵消通货膨胀压力,但垄断价格不是压缩总需求可以解决的。
我在2010年预测,人民币在3年之内升值到1:6.2,为均衡水平,对出口不会有太大影响。前几年加工贸易比重不仅没下降,反而大幅提高,说明中国企业引进了更多的先进设备和原材料,加工出口技术含量提高了。人民币升值只影响一般贸易,不影响加工贸易,不能低估中国企业技术进步的因素。
在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贸易顺差,货币升值,国际资本持续流入的情况下,最危险的就是资产泡沫。理论上说,如果没有国家正确并且强有力的干预,资产泡沫必定发生。经济学所假设的“均衡市场”,主要指商品市场上的“负反馈”:供求关系决定价格,价格调节供求关系;供不应求的时候价格上升,高价格抑制需求刺激供给;供大于求的时候价格下降,低价格刺激需求限制供给。价格机制可自动达到供求平衡,因此政府不应过多干预市场。
在金融市场上恰恰相反,价格与数量的关系是追涨杀跌的“正反馈”。由于垄断和预期的作用,资产价格越高,大家越买,风险积累一直到达最高点,高房价和涨价预期迫使中产阶级以高价买房,侵吞大部分收入,并把产业资本引入投机,影响实体经济和技术进步。等通货膨胀出现,政府提高利率,资本外流,泡沫崩盘下来一直到最低点,殃及银行和整个金融业。社会财富被无情蒸发,经济发展进程被打断,得好处的只是一小撮人,社会矛盾将空前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