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是重点,首先是房地产市场的平稳,然后针对一些价格过高、上涨过快的区域,促使其回归合理区间。”陈国强告诉记者,这种“保障低端、满足中端、限制高端”的分类调控思路,有可能将成为其他城市学习的样本。
据了解,北京的房价调控目标,也是多方博弈、沟通的产物。“最后公开的几句话非常简单,但是背后的工作量非常大,过程非常曲折。”陈国强透露,不同层面的领导对此都很关心。
3月29日早间,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主任隋振江在接受电台节目访谈时还谨慎地透露北京市房价控制目标将综合考虑北京市人均可支配收入、支付能力,突出房价上涨控制幅度。电台主持人据北京市人均收入增幅推算出为7%。据称,当时隋振江没有说话。随后,该数据通过网络被大肆传播。
当天下午,北京市建委临时召集部分代表召开北京市房价调控目标座谈会,副市长陈刚主持会议。据知情人士透露,有人大代表、开发企业、银行、普通购房者、保障房轮候家庭、中介公司等多方面的代表参加了座谈会。
令参会人员惊讶的是,会上座谈的内容,与人们对隋振江早间访谈内容的猜测大相径庭,北京市的文件完全没有提到要与经济增长和人均收入涨幅挂钩等字眼。随后在晚间22时左右,北京市通过媒体发布房价调控目标,关键词即为“稳中有降”。
“这个应该是北京市与相关部委沟通后的结果。”某参会人士对记者透露。
3月29日当晚23时许,住建部发出通知,要求各地以适当方式听取社会意见,对房价调控目标酌情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