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全国人大财经委消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已经完成了《住房保障法》的起草工作,目前正在全国征求意见。
《住房保障法》的核心内容精神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为低收入家庭提供住房保障是各级政府的责任;二是建立常态化的住房保障制度,包括从规划、供地、金融等各个层面寻求对住房保障工作的常态化支持。
记者了解到,日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房保障司及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在天津举办了城市住房保障工作经验交流会。
在此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一位官员提出,未来住房保障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必须寻求市场化融资、建设机制介入,仅凭地方政府的财政只能做城镇最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保障工作。
天津样本
上述会议参加城市为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四个直辖市和青岛、大连、宁波、厦门、深圳等5个计划单列市。
之所以召开如此小范围的经验交流会,是因为上述城市都已基本完成了三年集中建设保障性住房的任务,开始探索住房保障向中低收入家庭延伸。
而选择天津开,也是为了将天津的引进市场化融资的机制,向全国推广。
天津市拖欠多年的安置房项目——西青区怡和村改造项目,被认为是成功引入市场化融资机制的保障性安居工程样本。
据悉,项目工程预计2011年10月底全部完工,届时500余户可搬进定向安置经济适用房。该项目总投资8亿余元。不仅如此,包括怡和村在内的14个城中村拆迁同时启动,一些原计划明年开工建设的安置房项目,年底前也将开工建设。
记者了解到,怡和村列入改造计划已经有好几年。但由于拆迁资金不足,拆迁之后又要建保障房,开发商觉得盈利很小,缺乏建设积极性,项目一直搁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