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机与恐慌购房不是刚需
或许有人会说,人民币的大幅升值预期,将导致国际热钱的大量涌入,肯定将再次推高包括房价在内的中国资产价格。另外,在国内,由于通胀的因素,更多人将选择尽早购房保值。这两个因素,都将再次推高房地产领域的需求,刚需无疑将更刚。
实际上,这只是一个非常短期的逻辑。海外热钱涌入博人民币升值的需求,实际上是短期的投机需求,而因为害怕通胀而购房的需求是一种恐慌性需求,这两者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刚性需求。
而且,对于这两股近期将明显推高房价的力量,政府也必将有所防范。中国政府不会轻易地让海外热钱流入炒高房价,坐享升值和涨价的双重暴利!
个中原因,不仅仅是因为这是一场对中国人的财富和血汗的明火执仗的掠夺,政府更担心的是,如果这些热钱刺激房地产泡沫膨胀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之后,一旦升值到位,他们不会再和虚弱的中国经济纠缠下去,将果断斩仓出逃。别忘了,机构永远比小投资者跑得快。当以万亿计的人民币换成美元流出的时候,中国的外汇储备会急剧缩水,人民币汇率也将盛极而衰,房价暴跌的冲击波将使中国的金融体系急剧震荡,甚至可能崩溃。
正因为面临这样的局面,在允许新一轮的人民币升值的同时,中国政府也在房地产调控上面扔出了核武器:继深圳、上海等城市之后,宁波、杭州、福州等地近日陆续颁布楼市“限购令”。即日起,杭州及宁波居民不分户籍,每户只能在本市新购买一套商品住房。
限购令的目的只有一个:避免国际热钱的一进一出在瞬间摧毁中国金融和经济。
没有实业支撑的刚需
坚信中国房地产的刚性需求足以将高房价维持下去的人,所持的理由无非是两点:第一是中国经济将持续高速增长,即使目前存在房地产泡沫,也会因为经济增长而将泡沫填实。第二是未来多年持续的城市化进程,这会使城市土地和房产长期都是稀缺资源,不仅价格会长期上涨,成交量也不愁。
然而,就像“狼来了”的故事一样,过去屡次发生的经验并不一定在下一次就会再次应验,这一两年来中国经济的种种症候都显示,上述两大支撑中国房地产信心的因素,很有可能难以为继。
首先是经济增长,在人民币升值和通货膨胀的夹击之下,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已经急速下降。
中国经济是否还将持续快速增长还存有疑问,但中国经济成本的持续高速增长趋势却已经相当明确了。中国的企业将不得不负担越来越高的生产成本,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是因为宽松货币和信贷所带来的通胀,企业必须给工人加薪才能保证工人最基本的生活。
另一个原因是因为中国长期的粗放型生产和增长模式推高了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
第三个原因往往被人忽视,但这些年却越来越突出,这就是因为国进民退和政府垄断而造成的效率低下和垄断高价,最终也将转嫁给下游的企业,不断推高他们的运营成本。
国有企业和垄断企业的低效率已经在计划经济时代暴露无遗,但凭借着行政力量赋予的垄断地位,他们可以用涨价来维持利润,掩盖自身的低效和腐败,实际是推高中国经济的运行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