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说中国房地产的所谓刚性需求已经越来越软,未来几年将难以再“刚”得下去,很多人一定感觉很奇怪,因为尚有亿万家庭在梦寐以求一套像样的住房,高房价所引发的社会不满正如火如荼呢,你怎么能说刚性需求已经软了呢?
在此,我们必须弄清楚两个不同的概念:心理与感情上的需要并不等于经济学意义上有效的需求。了解香港的人都知道,绝大多数香港市民的居住条件都相当逼仄,几代人挤在没有阳台的小屋子里,几乎90%的香港人都有购买大房子的心理需要,但香港人不会把这个叫刚需,因为想要一个东西,想拥有一个东西,并不就是刚性需求。或者这么说,心理想没用,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才是有意义的刚需。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要说,中国房地产的刚需已经见顶,而且在未来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将持续地“软”下去。
人民币升值与通胀的双重夹击
这两个月来,中国经济的两大关键词就是升值与通胀。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这种双面夹击所导致的中国的实体经济成本上升,利润下降,正猛烈地削弱着中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而中国房地产的刚需,也在这双面夹击之下,慢慢融化。
9月29日,美国众议院高票通过了一项汇率法案,根据该法案,美国商务部有权对所谓低估本币汇率的国家征收特别关税,该法案主要目标就是逼迫人民币升值。当然,这一切都在观察家们的意料之中,该来的终究都会来。
除了美国,欧洲的态度也并不缓和,欧元集团主席容克就已经公开表示,人民币币值被低估,这不仅导致世界经济失衡,而且还让中国出口商获得不公平的竞争优势。其它主要经济体的领导人,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也基本一致,分歧只在于急升还是缓升的问题。
尽管中国政府一再表示,人民币没有被低估,汇率问题并不是对华贸易逆差的主因,但实际上,除非是天真到极致的观察者,已经没有人否认,人民币大幅升值,已成定局。一个开放的中国经济,已经不可能再四面树敌。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近日对媒体的几次表态,也只是不希望人民币升值太快太猛而已。何况,争论人民币是否会升值已经越来越没有意义,因为它已经在快速升值的轨道之上了:仅仅一个多月时间,人民币已升值2%有余。
同样,也只有天真到极致和从不去市场买菜的人才会认为,中国目前的通胀并不严重。2009年M2高达29.74%的增长,结果只能是物价的飞涨。当棉花涨价50%、蔗糖涨价70%、房价屡创新高之后,还有什么生活品不涨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