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争的不是户口 是背后的权利
受访者:集美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巨东红
“户籍”本身其实只是一种登记制度,可是户籍背后又牵扯了各种权利和福利,造成身份差别。据调查,目前与户籍挂钩的个人权利有20多项,涉及政治权利、就业权利、教育权利、社会保障、计划生育等各个方面,其他还包括义务兵退役安置政策和标准、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等。户籍在很多城市,其中也包括厦门,被当成一种稀缺资源,吸引人才、吸引投资、吸引购房等。
巨东红称,厦门这次户籍新政更显人性化,父母、子女、企业骨干等很多层面的人都考虑进去,体现了城市对市民的关心。厦门的户籍政策经过几十年的演变,门槛也越来越低,不过还是要具备一些条件。不少人为了能落户厦门,可谓争得头破血流。大家争的不是户籍,而是户口附带的福利。巨东红说,厦门的居住环境、城市文化、法治、医疗保障、养老、教育资源等都很不错,与省内其他几个城市相比都走在前头,这是吸引很多外来人员进厦门、落户厦门的原因。厦门户口背后的权利,最吸引人的应该是养老和教育。很多户口在外地的年轻父母,拼了命想在厦门买房子,就是想让孩子在厦门念书。
巨东红认为,户籍政策的放开是需要过程的,因为要考虑到纳税人的利益,短短几年要马上实现户口与福利和权益的分离是不可能的,最起码也要在城市间的差距、贫富差距都很小的时候,落户条件才有可能降到最低。如果政策一开始放得很宽,会导致很多人涌进厦门,厦门城市面积不大,人口密度过大,城市容纳不了,会带来很多问题,居住条件及服务等配套资源也不够,城市就不宜居,所以户籍政策应是有限性地放宽。
户籍政策放宽 需要渐进过程
受访者:厦门市公安局户籍管理科科长杨峰
“如果以学籍而不以户籍地参加高考,也许就不会有那么多人急切地想要争一个厦门户口。"杨峰称,附在户籍上的利益很多,如果都剥离掉,就不会争着要户口。但是户籍的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若是附在户籍上的福利标准统一,也就无所谓是厦门本地人还是外地人。比如厦门社保,现在实行全民社保,外来工在厦门也可以办理,只是标准不一样,如果今后标准提到同样水平,一部分想要落户厦门养老的,也许就不会再争着想要一个厦门户口。
杨峰认为,入户政策会慢慢降低门槛,也许10年或更短的时间之后,厦门的户籍政策又会进一步放宽。他向记者透露,外来工持暂住证落户厦门,户籍新政并没有规定具体的年限。目前“岛内8年,岛外5年”的条件也不会“顽固不化”,随着经济的发展,关于持有暂住证的年限还是会慢慢放开,也许今后岛内只需要5年,或者4年,甚至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