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堂弟花1.5万元为儿子买蓝印户口
时间背景:厦门户籍政策适当放松,推出蓝印户口。
老康笑说,厦门户籍政策的几次变革,他们家族都经历了,比如“蓝印户口”、“夫妻投靠”等。
上世纪80年代末,老康的堂弟在厦门面厂上班,经人介绍,与老家的女孩子结婚。因为当年户口管理很严,丈夫是城市户口,妻子是农村户口,妻子的户口不能随丈夫迁到城里,堂弟妻子的户口就落在了老家。后来,他们的孩子出生,户口也只能落在老家,因为当时规定,孩子户口只能随母,不能随父。
但堂弟结婚后,一家都搬到厦门生活工作,他妻子也在厦门找了份工作,小孩也带到厦门生活。1996年,这时厦门已经有蓝印户口,眼看小孩要上小学,于是堂弟托人找关系,花了1.5万元给他儿子买了一个蓝印户口。老康的堂弟告诉记者,当年非厦门户口的孩子在厦门就读,每年就要多缴交500元借读费,而且还要一次性缴交一笔赞助费,他们商量之后决定还是多花点钱买个蓝印户口,省得麻烦。
1998年,堂弟一家在厦门买了房子,有了固定住所,妻子通过夫妻投靠,也从老家迁到了厦门,成了厦门人。2008年堂弟的母亲也投靠了堂弟,堂弟一家就全部迁到了厦门。
5、外甥女在厦门先落户后就业
时间背景:2003年关于毕业生的新的落户政策出台,可以先落户后就业。
老康妹妹一家也在厦门居住,是通过小孩大学毕业,在厦门找工作就业而来到厦门的。
“我妹妹有三个女儿,都挺乖的,很会读书,都是本科生。”老康介绍,大外甥女2001年华东师范大学毕业,现在在厦门一所中学教书;二外甥女2003年也是本科毕业,可惜学的专业比较冷门,学的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起先在厦门找不到工作,后来二外甥女就在岛内先落户后就业,不过,现在她也在一家外资企业上班;小外甥女则是大学本科毕业后在厦门TDK上班。
老康说,现在三个外甥女都成了家。妹妹和妹夫来到厦门帮他们带孩子,她们全家都在厦门生活居住。听妹妹说,他们也打算通过子女投靠途径,将户口从农村迁到厦门。
6、自家几经折腾仍在厦“暂住”
时间背景:今年8月1日厦门户籍新政出台前。
而说到自己,老康则颇为无奈。
老康的儿子也是大学本科毕业,他原本希望儿子毕业后在厦门找份差事,可事与愿违,儿子跑到泉州上班。后来儿子又被单位派到了厦门。老康这时又重新燃起了希望,他希望儿子在厦门找个有厦门户口的女朋友,这样一来,儿子就等于半个厦门人,以后户口迁入厦门也容易,可是儿子却还是找了一个外地户口的老婆。
老康说,儿子和儿媳妇都很努力,工作也不错,年初在厦门买了一套二手房,现在他们一家也都来厦门居住,不过由于房子是二手的,不能落户,于是老康一家现在是在厦门,“暂住”在自己的房子里。
听说户籍新政规定办暂住证满一定年限可以落户,老康的儿媳妇也准备去办理。不过,一想到还要等8年,老康又觉得有些渺茫。他希望今后厦门户口政策再放宽一些,到时候自己也能成为厦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