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继5月厦门二手房居住用房成交套数大大超过一手居住用房之后,6月二手房成交再超新房,占总成交量的六成以上。耐人寻味的是,综合房地产门户网站及中介机构反馈的信息,在卖方报价方面,5月下跌,6月上涨,7月又稍有降低。业内人士认为,买卖双方的博弈和僵持还在继续,原来预计新政出台后3个月可比较清晰地判断楼市走向及新政对中介行业的影响,如今看来,这个过程将被拉长。
报价起伏不大 卖方心态微变
"报价稍低的,一周内很快就能出手。"房产中介从业人员黄永国这样描述自己的7月"惊喜"--7月前两周,自己手上位于文园路的几套两房和三房房源,均价15000多元/平方米,都卖出去了。
黄永国所称的报价,指的是卖方委托给中介的挂牌价。他认为,新政之后的厦门二手房市场,从卖方的报价看,虽然整体上变化不是很大,但还是有一些起伏,而这正好反映了卖方心态的微妙变化。
某房地产网对新政出台后3个月二手房报价情况的统计结果,便是卖方心态微变的佐证。数据显示,4月二手房报价逆转了3月的大涨趋势,下跌明显--超过一半的片区报价下跌,其中跌幅最高的是博物馆片区,为15.19%,报价涨幅最高的是岳阳片区,为11.03%;5月报价继续呈下跌趋势--超过六成的片区卖方报价下跌,其中跌幅最高的是五缘湾片区,为10.81%,报价涨幅最高的是火车站片区,为12.95%;时至6月,卖方报价则以上涨片区居多,超过六成的片区卖方报价上涨,但涨跌幅波动不大,其中涨幅最高的是五缘湾片区,为12.84%,跌幅最高的是康乐片区,为10.48%。
"受新政直接影响,部分卖方的价格底线有所松动,体现在4月下半月和5月的报价情况,即下跌;6月报价有所提高,主要因为厦门新政细则相对温和的'暖市作用'得以显现,多数卖方对未来市场走势看好,部分购房者开始退出观望出手购房。"业内人士认为,新政后卖方报价有所起伏不足为奇,而起伏幅度在10%左右也说明了报价涨跌空间并不大,新政使房价企稳,短期内房价快速下降的可能性几乎没有。事实上,受一线城市二手房市场持续低迷的影响,进入7月以来,厦门二手房报价再次微跌。不过,幅度也没有超出10%。
虽然新政出台后3个月卖方报价有涨有跌,但是报价超万元的片区相对稳定,4-6月报价均超过万元的片区有中山路、滨北、五缘湾、文灶、禾祥、富山、莲前、槟榔、江头、前埔。
卖方报价微变起伏,直接影响二手房最终成交量。正如上述中介从业人员黄永国所称,7月在他手上成交的几套房源,都是报价相对较低的。而整个6月,卖方对售价咬得比较紧,他所在的中介门店只能靠租赁业务撑着。
不过,虽然比起新政前两个月,二手房实际成交量总体下降了不少,但体现在最终的数据上,新政后的二手房市场却唱起了主角,占据总成交量的半壁江山。
官方数据显示,2010年4月,厦门二手房市场结束下滑趋势,成交量直线反弹。4月上半月二手房交易活跃,成交量大幅度上涨,4月下半月,受房产新政影响,成交骤降,但上半月积累的量使得4月二手房交易环比涨幅超过100%。不过,当月二手居住用房2928套的成交量还远远低于一手房的3745套。
时至5月,厦门二手房总成交量下降,二手居住用房成交量却继续上涨,成交套数大大超过一手居住用房。当月,二手居住用房成交3120套,一手居住用房仅966套。从居住用房的交易面积比例看,二手房更是高达71%。
6月,二手房成交量和二手居住用房成交量环比分别下降4.4%和23.5%,但二手居住用房1769套的成交量,和一手房995套的成交量相比仍占绝对优势,交易面积仍占总成交面积的67%。
此外,记者根据厦门网上房地产二手房受理公告显示的收件号统计,从7月1日到7月22日,日均收件数为60套左右,这也远远高于日均成交量在20套左右徘徊的一手房交易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