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前后中央政府在抑制房价过快增长上连续出台了多项措施,但两会之后的天价地让市场发生了突变,特别是北京、上海、杭州、南京、广州等大城市都在两会之后爆出了众多的“日光盘”。一手房与二手房同时出现了量价齐升的现象,引发了市场的再次升温以及媒体的热议。又一次引发了与2009年相似的争论,是小阳春还是倒春寒,都在为未来的房价走势和政府拟出台的政策表示疑虑。
一、二月份重点城市的销售下降,但全国出现了同比增长38.2%的总量增长,由于去年同期的基数低,所以增幅极高。今年一、二月份的增幅虽然下降,但总量仍在增长并出现淡季不淡的现象。主要城市的销售下降在媒体的宣传中给社会造成了一个房价在中央政策的打压之下可能下滑的假象,引发了一部分需求的观望。当两会之后,特别是市场爆出天价地王时,这些观望中的需求没有看到房价的下降,反而看到的是CPI上涨的通胀预期加大,负利率让多数人重新回到了市场,于是需求再一次的显示出了巨大的威力,房价也在天价地和CPI上涨及货币总量不减之下保持了再次的居高不下。
核心的问题重回到供求关系上了,去年上半年虽然在保八的增长中,房地产的销售在各项政策的刺激之下出现了回升和快速增长,但上半年并未增加开发投资和新开工量,今年的土地购置仍处于负18%的增长,开复工总量只在下半年才有所恢复,总的投资增幅仍远远小于固定投资增幅。9—12月份甚至出现了投资绝对量的下降,因此半年之前就可以得出今年上半年会出现严重的供不应求的结论。
去年下半年才开始增长的新开工面积大多无法在今年的上半年变成可销售的商品房,没有捂盘也无法保证上半年的充分供应。但如果政策不做逆向调整,则会在去年的年底和今年的上半年加大开工的意愿,大大的增加市场在下半年的供给量并在下半年年底和今年的上半年加大开工的意愿,大大的增加了市场在下半年的供给量并在下半年缓解供不应求的局面,并在不断的供给增加中保持相对的稳定,缓解房价过快上涨的矛盾。
但逆向调整的政策出台之后,就很难说投资的意愿是否能长期的保持,下半年和此后的供给是否能持续增加了,也许打压房价的同时也让投资的意愿被打了下去,用供给的增加缓解房价过快上涨的能力,再一次被抑制了,那么房价仍会在供求之间严重不平衡中蹦蹦跳跳。
市场经济看不见的手本来就是根据价格这个信号来调节市场的供求关系的,但经济学的道理在国内非完全市场化的经济中似乎并不起作用。政府总是用看得见的并闲不住的手来拨弄价格信号,用调整和干预的手段让价格信号扭曲,引发着市场的波动。
未来看不见的手已经在发挥作用了,天价地正说明市场在价格的信号作用下拼命的用增加供给的方式来满足市场的需要,但房子是个要有较长建设周期的产品,严格的审批和准入制度的管理让市场的供给无法在瞬间反映出来,于是价格就会在这个尚未能用新供给缓解供求矛盾的空间中暴涨,价格就会回到平稳增长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