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制
“降价”催生新费种
在网上检索“代书费”的相关信息,绝大多数都是遍布房地产网站、业主论坛和消费者维权网站的“讨伐帖”,有不少人都对房产中介收取“代书费”的行为提出了质疑。这些帖子几乎都是在2008年5月之后冒出来的;房产中介为何要炮制这样一个闻所未闻的新费种出来?
查阅当时的新闻便会发现,就在那段时间,北京楼市恰好传出了“中介佣金下调”的传闻。根据当时《北京商报》的相关报道,国家发改委曾在2008年3月底表示,“希望中介公司在现行收费标准上能进行整体性的下调,以降低中介费附加在房价上的压力。”
一个月后,以“我爱我家”和链家地产为首的多家房产中介机构声称,将其业务收费从房款总额的3%下调至2.5%。当时的报道还曾援引“我爱我家”副总裁胡景晖的说法,称那次调价“合并了一些不合理的费用”。但事实上,所谓“合并”的结果,反而是“代书费”被各家中介纷纷端上台面。
“2.5%的中介服务费,再加上0.5%的‘代书费’,中介公司收取的费用仍然是房款总额的3%。”一位入行五年的地产中介销售人员道破了数字上的奥妙,“从我入行以来,3%这个佣金比例就从来没有变过;说白了,这早就是我们这行的行规了。”
暴利
收费标准已成空文
房产中介到底该收多少钱?其实早在十多年前便已有定论。
根据原北京市物价局在1997年出台的《房地产中介服务收费标准》,房屋买卖代理收费,按成交价格总额分5档累进计收,其中收费标准最高的为成交价在500万元以下的房产,按房款的2.5%计算中介费。该标准特别注明,实行独家代理的最高收费标准,也不得超过成交价格总额的2.8%。
然而,在房地产市场持续火爆的日子里,这一标准上限早已失去了约束力。尤其是随着房价的持续上涨,房产中介如今能够抽取的佣金,显然已无法与13年前的情况同日而语。以老蒋拿到的账目清单为例,如果这笔交易完成,中介公司仅靠收取信息服务费与“代书费”,其总额便高达3.66万元。
“有这笔钱都够再买辆车交首付的了。”一家房产中介的高管半开玩笑地承认,房屋中介的利润的确不薄。但他表示,尽管这几年市场也有波澜起伏,北京的二手房交易基本上还是“卖方市场”,在刚性需求旺盛的前提下,买房者在与中介公司之间的价格博弈中,恐怕很难赢得多少胜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