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的金融杠杆支撑房地产泡沫
为了拯救年初摇摇欲坠的GDP,政府拉长了房地产金融杠杆,给房地产泡沫火上加油。
中国工商联住宅产业商会会长聂梅生强调 “2009年房地产资金杠杆率提高”,依据是今年国内贷款的增幅快速增加,2008年四季度增量是-10%,今年三季度到9月底是90%;定金和预售款去年4月份是-40%,2009年三季度是100%。如果以自有资金率35%为基准线,1~9月份热点城市房地产成本的资金杠杆率已从2.86倍大幅提高到6.67倍。若考虑在土地环节上存在的资金杠杆(各种形式的股权基金、分期拿地等),这意味着提高自有资金成本杠杆率将翻一番。如果年底房价继续上涨,那么自有资金相对于总价值的杠杆率在热点城市将冲到20倍以上。
房地产的金融杠杆有可能更高。从去年开始,刺激房地产政策出台,全国各个城市对于分期缴纳土地出让价款及首付比例大幅放松,出让土地会分别签订合同,约定首付比例和分期缴纳时间,大部分是在20%~30%之间,远低于5部委通知的规定。而今年5月国务院将保障性住房和普通商品住房项目的最低自有资金比例从35%调低至20%,同样拉长了资金杠杆。
与此同时,房地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资金支持。
截至今年11月6日,全国61家中国内地房企通过银行授信、银行贷款、定向增发、IPO等方式融资总额约4000亿元人民币。其中,前15家企业融资总额就超过了3000亿元,占61家房企融资总额的80%以上。万科居榜首,实现银行授信500亿元、增发集资112亿元,融资总额为612亿元人民币;绿地、金地、SOHO中国、方兴地产分列2至5位。60余家房企获得银行短期授信和中长期授信总额超2400亿,成为最主要的融资来源,获得银行授信金额前10名的房企总共获得了总额约2400亿人民币的银行授信。自2009年下半年重启IPO以来,先后有金隅股份、华南城、恒盛地产、宝龙地产、恒大地产、禹洲地产、明发集团、龙湖地产、花样年、佳兆业等10家内地房企赴港上市成功,实际募集资金合计逾400亿港元——通过向大开发商倾向性授信,通过允许开发商IPO或者再融资,银行与股市培育出了一连串敢于拿地王的豪气冲天的开发商。
至此,围绕房地产的完整资产高估链条基本形成:土地与房产价格提升,银行根据抵押品的市场定价发放更多的贷款,而股市投资者根据土地与房产的市场盈利给予地产股过高的估值。那些不大块拿地、不建高端住宅的房企将无法在资产泡沫中获取红利,由此造成了抢地、抢房、抢高端房现象。一旦某个投资品引发社会疯狂投资,进而撬动存款与贷款,无限度拉长融资杠杆时,最危险的泡沫也就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