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9年二季度起,热钱进入房地产市场的速度也在加快。按照一些媒体的报道,二季度流入中国的热钱规模高达1220亿美元,三季度流入的热钱大约有500多亿美元。
“这个规模的预测还是比较保守的,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些钱大部分都流入了楼市。”Clark Lu是上海一家私募基金的总经理,主要业务就是募集海外资金投资上海楼市,“现在流入的热钱,主要目的是趁目前政策较松,先进入中国埋伏起来,等待人民币升值,而相对于股市和实业来说,楼市是保值、增值功能最强,风险最低的。”
从全球资本市场上来看,10月20日,美元指数创下14个月以来的新低,为75.1;第二天,就又刷新了这个纪录,创下74.94的年内新低,比年内最高点下跌16.38%。到了10月23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中间报价达1:6.8275,比8月份的高点下降了77个基点。
美元走弱加深了市场通胀预期和人民币升值预期,“资金继续流进房地产市场是显而易见的,外资等人民币升值,国内的产业资金,包括江浙的产业资金和山西的煤老板,也看中了楼市抵御通胀、保值增值的作用。”Clark Lu说。
会否有新一轮调控?
但也正是过分充裕的流动性,埋下了房地产业新一轮调控的隐患。
在通货膨胀和美元持续贬值逼迫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下,国家的财政政策需要考虑在保持刺激政策稳定性和连续性的同时,如何带动投资和充实财政。
国海证券分析师研究员赵铎认为,当前货币政策的松紧两种方向实际已经面临产值增长与资产价值泡沫的两难选择。要想防通胀,就必须抑制资产价格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