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公报》27日刊文《中国楼市走进“死胡同”?》说,由于楼市的持续好转,去年还在资金困境中挣扎的中国地产商,现在似乎已经缓过气来。房地产调控政策再次面临两难。分析人士指,方向不变,但微调在所难免。
文章摘编如下:
由于楼市的持续好转,去年还在资金困境中挣扎的中国地产商,现在似乎已经缓过气来。摆脱资金之虞的地产企业,寻找新的土地储备已成当务之急,而近期不少开发商确实已开始了新一轮的跑马圈地。
分析人士表示,先上市圈钱、再高价拿地,在资本市场上获得支持,对这轮圈地运动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不受限制地囤积土地,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这个行业就会陷入危险的境地,还会危及国家金融与经济安全。
自9月份以来,“地王”频出再次成为引人注目的现象。9月10日,以总价70.06亿元拍下一块14.2108万平方米的上海土地,中海地产由此成为真正的全国“地王”。比起此前北京广渠路40亿元诞生的“地王”,时间刚刚过去不到三个月。
9月9日,克而瑞(中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国房地产测评中心、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联合发布的“2009年三季度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排行榜”显示,今年三季度,各大房地产企业都加大了土地储备,土地储备前十名的房企,其土地储备之和已达3.05亿平方米。
据称,三季度房企的土地储备增加了很多,仅十强企业在新增土地储备方面的投资就达779亿。从拿地的溢价比例来看,第二季度时只有37%的土地溢价比例超过百分之百,到了第三季度,溢价比例超过百分之百的达到了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