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楼市飞速发展的历程中,由于我们对区位、开发商或相关产品并不熟悉,时常陷入这样那样的误区,带来或深或浅的购房教训。事实上,不管是充满异域风情的园林规划还是华而不实的水景设计理念,不管是形同鸡肋的入户花园还是令人烦恼的错层阳台,在楼市某个时期都曾经风靡一时,但最终未能经受住时间的检验,成为购房中的一大败笔。调查消费者前10年的购房历程,本报记者总结出由区位、开发商、产品形态等引发的十大市场教训,期望能为即将在秋季房交会上置业的购房者提供参考。
教训
1选错区位
购房区位,要紧跟城市发展的方向
小唐和小王是一个单位的同事,同在市中心上班。2001年,他俩几乎在同一时段购房。经过一段时间的踩盘后,小王以36万元的总价通过银行按揭在中海名城购买了一套100余平方米的房子,其主要理由是自己非常看好这个项目的开发商,政府的规划会往该区位发展,房屋未来的升值空间很大。小唐则认为这里形同"农村",过于偏远,最终以23万元左右的总价在北一环附近买了一套100平方米的二手房,理由是能住在市中心、小区环境不错、现房即买即住、价格便宜。
5年后,小唐发现这套房子不适合自己的居住需求而重新置业,这套二手房的成交价不过50万元。而小王当初所买的房屋价值已升到了100万元。小唐跟着也在中海名城买了一套100万元的房子,就因为选错区位,他比小王多付出了数十万元。
专家点评:购房如何挑选到更有升值空间的区位?21世纪不动产成都区域分部总经理助理舒宁表示,买房选区位一定要看清政府的规划和城市发展趋势;其次要看居住小区的大环境和小环境是否舒适;再次要看该区位交通是否便利,比如生活条件是否完善。从长远的眼光来看,尽可能选择政府已重点规划的具有发展前景的居住区,尽可能买到地铁、快铁沿线且性价比较高的优质物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