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7万亿信贷已够“保八”流动性猛虎可尽快归笼
巴曙松指出,目前世界各国的银行都在研究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如何退出,即在何时、采取何种方式回收流动性。这是各国央行长期面临的一大难题。
中国央行已经采取预警性的行动,“优化信贷结构”将是央行未来的目标。上周四,在公布6月份信贷规模激增的第二天,央行在公开市场发行500亿元1年期票据和500亿元3个月期票据,回笼货币1000亿元。这是自去年9月份以来最大的单日央票发行规模,也是央行7个月以来首次发行1年期央票。国泰君安研究员姜超认为,央行货币政策的微调已经确立。1年期央票的发行意味着资金冻结时间大幅延长,因为此前央行冻结资金的最长时间只有3个月。
除了重启1年期央票外,央行近期在公开市场的其他操作也呈现微调的特征。在央行公布6月份信贷规模激增的前1天,央行在公开市场通过正回购回笼资金1700亿元,创下今年单日资金回笼的最高水平。此外,央行于上月最后一个交易日进行正回购操作时,正回购利率出现去年底以来的首次上涨。
上月底,中国银监会也向各商业银行下发 《关于进一步加强信贷管理的通知》,要求银行严格控制贷款流向,保证贷款发放进入实体经济,满足实体经济需求,防止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
不过,机构认为措施力度仍然不够。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表示,根据该行的测算,贷款的增长速度已经超过国内生产总值(GDP)“保8”所需要的货币扩张速度的1倍。按照货币增速推算,今年第2季度的年化GDP环比增长速度很可能已经达到18%,这是1991年以来的历史最高纪录,远远超过“保8”的目标。如果贷款和货币继续按此速度增长,将导致难以控制的通货膨胀、银行坏账和资产泡沫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仅仅采用“微调”手段,包括多发央票、窗口指导、风险指引等软性的措施,很难达到有效抑制流动性过度扩张的效果。
马骏认为,真正能有效抑制贷款飙升势头的只有两类措施,一是迅速放缓项目审批速度,二是重新启用季度和月度的贷款额度控制。短期来看,监管机构采纳这些措施的可行性不大,但如果等到6个月以后再采取措施,恐怕为时已晚。 李若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