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与楼市的这种关系看来还将持续一段时间。现在的普遍观点是,中国经济开始显露出复苏的势头,但距离全面复苏还有一段时间。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庆的观点带有普遍性:全球经济将在明年下半年出现比较明显的复苏。及后,中国经济将会维持6%-8%的增长。在经济明显复苏前,中国政府会继续"印钞票",流动性资金依然会进入楼市,刺激楼市成交的增加。
当然,如果中国经济突然好转,之前的货币、财政政策可能会有所收紧。此外,正如知名经济学家郎咸平所担忧的,"大量实体经济的避险资金进入了楼市,会对下一步的经济复苏带来隐患"。如果这种担忧上升到政策层面,利空"大棒"将出。物业税的重提可能是一种口头警告,6月开始生效的《土地增值税清算管理规程》,则算是向楼市出示的黄牌。
购买力增量 "加速度"出现?
今年初,楼市成交喜迎"小阳春",市场一致认为是"去年累积消费的爆发",并认为这种爆发"不会持久"。不过,至少从目前来看,楼市的消费力没有减弱的迹象,且购买力增量不断加大,并造就了四、五月份的旺盛成交。
从记者掌握的资料来看,这些增加的购买力,绝大部分是带有投资性质的资金。投资资金大举进入楼市和股市,今年表现相对突出。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09年第一季度全国城镇储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一季度城镇居民储蓄意愿回落明显,消费和投资意愿回升:选择"储蓄最合算"的居民占比降至37.5%,认为"投资最合算"的居民占比回升至32.9%。而这些投资资金,其中不少进入了楼市和股市,所以,才有前段时间银监会追踪信贷落实情况的事情发生。
为什么今年第一季度居民投资意愿回升?"当人们的经常性收入因经济衰退而无法上升时,人们也会考虑入市买楼",中原地产主席施永青这样分析,这是储存财富的模式转移。"是对于未来通货膨胀的预期",广州市同创卓越房地产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卓文的看法更加直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