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国际经济形势仍将吃紧,不可寄予厚望
理由:国际金融海啸尚未停止,经济危机仍在扩散。
世界银行在3月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世界各国在此次经济危机中都无法独善其身,但相对发达国家而言,发展中国家所受影响程度更深、时间更久。报告称,发展中国家在面临投资成本增加、资本流动性减弱等不利局面的同时,融资缺口在2009年将达到2700-7000亿美元,116个发展中国家中目前已有94个经济增长放缓,全球贫困人口预计今年将增加4600万。
像马耳他这样具有较严格的金融监管体系的国家,全球金融危机最初并未对马金融市场造成大的冲击,普通百姓也感觉不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但随着危机影响的不断扩散,其负面作用开始日益显现。经济增长放缓、政府财政赤字升高、固定资产投资下降、隐性失业率上升、贸易逆差扩大、外来直接投资下降等都在逼近马国。
部分国家,比如非洲、亚洲的一些国家,才刚刚开始受到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金融与经济的影响还在进一步蔓延与加剧。这必将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构成不利因素,尽管中国政府推出了许多举措来应对、缓解经济危机的影响。
02、国家宏观经济仍然向下,消费意识与结构面临调整
外来投资减少、贸易下降,国外需求明显下降,外资进入监管力度加强,这些势必影响到企业的融资状况,这将加剧企业的扩张与生存难度。在严重失去“外援”(外需)的情况下,中央政府自去年十月开始实施的关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到目前为止,并未显现出明显的缓解迹象。第一季度金融机构的贷款已经完成了全年90%的目标,下半场的贷款就可想而知了。根据当前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下半场宏观经济继续向下,宏观经济运行环境仍然困难。受此影响,国民的消费意识与结构正在发生变化,消费意识明显减弱,大部分的国民在压缩开支,以安全度过经济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