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裁员工“以后工作更谨慎”
前日晚,一名被裁员的地产公司员工刘华(化名)设法找到本报记者,详细披露了他所在公司裁员的情况。
按照刘华的自述,他所在的这家地产公司在深圳算是一家中型规模开发商,两年多前,他大学毕业后就来到深圳加入这家公司品牌部。由于房地产行业形势不好,再加上受目前日益严重的全球金融海啸和经济危机的影响,公司资金链渐趋紧张,其在深圳的数个楼盘销售情况都不理想。为缩减成本,今年从年中开始,公司就开始裁员,到如今大致估算,被裁掉的加上离职的约100多名员工,占员工比例大概30%。
刘华说,裁员多的部门属于非核心部门,比如办公室、品牌部门、客户服务、土地拓展、投资等,同时随着资金情况恶化,裁员现象正在向核心部门蔓延,比如设计研发、工程管理、营销等。就刘华所在的品牌部门而言,本来人就不多,10来个人就走了5个,总经理也辞职走人了。
在这轮裁员风潮中,新到深圳地产公司就业的应届大学毕业生首当其冲。刘华所在公司新招40多个应届毕业生,差不多全被裁掉,其中包括新招的研究生。
裁员愈演愈烈,主要因为公司资金压力增大所致。该公司在深圳有数个楼盘,资金压力相当大,表现在银行催债、成本削减、控制各类费用、合并撤销部门、四处融资等。其中,对银行的欠款是目前最大的问题,据刘华透露,该公司拖欠银行的本息大概达40多亿元。
裁员对员工造成了怎样的影响?刘华说,从公司角度出发,裁员是正确的。每一个企业在压力之下,都要控制相应的成本,包括人力成本,这解决的是企业的生存问题。但问题是,公司的人才计划由此打乱,后备人才培养无法跟上,对进一步发展不利。从个人情感角度,谁都不希望裁员,但就个人而言,对职业和人生的发展虽然是个挫折,却有利于警醒自己,向别人看齐。公司或企业给了个人压力,甚至是面临吃饭问题,对于年轻人都是有利的。从社会角度来说,裁员是很正常的,资源的利用需要效率,并向更高的利润领域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