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罗湖商业城中批发业务占相当大比例,港币贬值带来的影响也更为放大。
“今年初,人民币持续升值,更多持外币的消费者怀有港币继续贬值的预期,就会加紧采购,因此初期时对商品销售的影响也就不大。而到了年中,港币继续走低的预期不那么强了,人们在采购时就谨慎出手了。”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常务理事、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副院长陈平分析说,“这是一种汇率波动下的消费心理。贬值和贬值的预期,对消费的影响恰恰是相反的。”
“2000年的时候大家都太想收港币了,所以给出的价格相当于当时牌价汇率的1.5倍多。”陈慧真回忆说,“这种热情,让过关来的香港人宁可选择在罗湖商业城购物也不会去关口的兑币店兑换人民币”。
“黄金商场”的兴衰
这个坐落在深圳和香港交界处的商业城的潮涨潮退,在15年间一直是“大形势”的晴雨表。
1992年,罗湖商业城项目在邓小平南巡的地产热潮中上马。位于罗湖口岸旁的这一占地10920平方米的地块招标时,以4.2亿元的地价创下当时的深圳纪录。地块最终由深圳物业集团与香港陆氏地产以及另两家港商联合开发,总投资额接近9亿元。
一年后,商场开始发售。罗湖商业城实际商业面积55000平方米,被分割为1280间商铺,每平方米均价达到6万元,有的“铺王”更卖到15万元/平方米,创下当时中国内地商铺物业最高售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