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这块土地上即将发生巨大的变化,届时,运转的机器将歇息,公交报站或许将不再报“二化”站。
这里将是一片新的天地。 一个“化工城”和一座城
可以的话,我们选择在老二化即将完成自己历史使命的时刻来回忆它的一生。
1956年,福州市人民委员会正式提出,要在福州新建一座以烧碱为主要产品的“食盐电解厂”。次年初,福州市人委抽调5名干部,在福州化工厂(即现在的福州日用化工厂的前身)组建“地方国营福州第二化工厂筹建处”。
陆德雄老人现在还记得当时作为“产业工人”,投身产业建设的那种“白天连着黑夜干”的热火朝天的场面。也就是在第一批二化人的十足干劲和政府的重视下,二化稳坐同城企业头把交椅。
1958年9月1日,二化工厂正式破土动建。次年4月12日,我省第一批工业盐酸问世;10月17日,生产出第一批氧气;10月21日,生产出第一批质量合格的漂白粉……,2006年年产值达到13个亿。
“目前与二化相关的下游企业有1千多家。按1亿产值可带动下游25亿产值计算,其社会效益比企业效益反响还大。”于力强表示。“一个与民关系最密切的例子就是,若供应自来水的氯气停供1-2天,市民将陷入无水可用的地步。如停供医用氧,将引起市内各大医院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