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安全与金融安全的关系也不可避免地被“救市论”者拿来重点强调——房地产的资金60%(居民个人抵押贷款和开发贷款)来自银行,而中国的房地产在银行资产中所占比例是15%-20%。“当前房地产需求大量下滑,交易量急剧萎缩,对银行和地产商都是非常关键的。如果资金链断裂的话,谁都死不起。”聂梅生说。
除了地产商,焦急的自然还有“以地生财”的地方政府,因为2003年土地出让金占了地方财政收入的55%左右。尽管在过去许多年里,地方政府的土地收益被用于普通居民住房保障的比例并不高,但“救市论”学者仍然担心,地产商资金紧张,土地难卖,“将极大程度威胁保障住房建设的资金来源”。他们出示的数据是: 2005-2007年全国保障性住房的资金来源中,土地招拍挂收入占60%左右。
“如果土地出让收入下滑,拿什么钱盖保障性住房,拿什么钱解决中低收入问题?”聂梅生说。
“等待救市不如自救”
一边是盼望房价下跌的市民,一边是事关经济安全相关的许多理由,那么,我们现在该怎么办?
“救市论”专家建议,需要实施局部的政策微调,来挽回楼市的颓势,避免更大的损失。他们说:地产救市,不是要让房价上涨,更不是要恢复到2007年那样非常态的暴涨,而是要恢复普通商品住房的理性消费,以保障住房消费对消费进而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和稳固作用。
聂梅生进一步建议,“救市”应该从90平方米以下的普通住房开始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