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东方大学城为例,其主要经营方式为:出租教学楼、体育文化设施等教学资源,收取租金,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等大部分高校;收取学生公寓住宿费用(适用除北京城市学院以外的所有院校);此外如北京城市学院、北大方正软件学院购买了部分教学资源及其配套设施。如果按照5万多在校生的年均学费和住宿费计算,这笔收入可能刚刚相当于投资公司每年需要投入的物资管理费用、支付贷款利息等,也就是说,仅仅实现了收支平衡。
东方大学城的开发者——东方大学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目前已面临严重债务危机。东方大学城建有包括教学区、公寓区、体育中心、文化中心、生活服务区、休闲风景区等6大功能分区。据记者了解,在大学城建设初期,因为纷纷看好这一项目,国内多家银行主动上门,希望提供项目贷款。中国工商银行河北省分行与大学城开发公司签订了32亿元的银企合作协议,使得大学城一期工程迅速启动并形成规模。但在大学城二期工程已经启动,许多高校已经签订入驻协议,学生即将入驻的情况下,中国工商银行河北省分行在放贷3.1亿后,停止了贷款。企业后期融资困难,采取工程队垫资的形式继续建设,形成了沉重的债务负担。
目前,大学城二期工程刚刚完工,投资已达50亿元人民币,但众多施工单位的巨额垫资偿还遥遥无期。
据初步估算,目前东方大学城总负债约为22亿元(其中工程欠款约13亿元,银行贷款6.6亿元,其他欠款2.1亿元)。一些专家担忧,东方大学城暴露出来的资金链断裂的问题,会不会在其他大学城重演?
“大学城”热为何居高不下
-《环球》杂志记者/陈芳
大学城越办越热,越办越大已引起多方面的关注。有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一些地方投入巨额资金,占用大片土地搞大学城,动机除支持教育事业外,还在于好大喜功,通过“卖子孙地”生财,急功近利地追求所谓的“政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