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商卖房卖地“自救”
与前些年“只要手中有地,贷款找上门”的情况大相径庭的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银行对于开发贷款的审核批贷已经非常谨慎,贷款门槛越来越高。中央又明确从紧的货币政策,更严格控制信贷。而每年的6月和12月是开发商还银行贷款的时期。不仅难以贷出新的开发资金,而且还需要偿还前期的银行贷款,不少开发商更加感觉到“日子难挨”。
银行贷款的路不好走了,不少房企把上市作为“救命稻草”,但是前不久恒大IPO搁置,也给不少曾想上市融资的房地产企业以猛烈的一击。
近段时间,伴随国务院关于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出台,“土地闲置一年不开发收取20%闲置费,两年不开发无偿收回”的政策重申后,开发商“闲置土地”,在很大程度上将成为清理的主体。
一边是依法查处闲置囤积土地现象,一边是银行贷款受限、上市融资困难。在此背景下,谁卖楼卖得快,资金回收得越多,谁就占据市场主动。可见,面对“钱荒困局”,开发商正加速资金回笼速度,追崇“现金为王”。
例如,恒大正积极转战私募融资,同时启动了一个500亿的年度销售计划,为此广州等多个楼盘正批量降价处理。越来越多的房地产商降低盈利预期,以争取回笼更多的资金。金地集团负责人表示,会考虑做价格的调整,来加快销售速度。
广州富力地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思廉日前在广州举办的2008中国房地产市场预测高峰论坛上表示,对于回归A股,如果半年之内能回归,富力的融资将更快;如果不能,富力将拼命卖楼,放缓拿地。
同时,开发商降价卖房带来的负面效应也不能忽视。近日,深圳退房风波接二连三,缘由是开发商的降价行动让一批前期买房的准业主“抓狂”。面对资产缩水,资金被深度套牢的准业主们终于忍无可忍,逼开发商做出让步。而开发商一旦妥协,资金链又将面临窘境。
业内人士表示,如今大部分开发商现金流紧张,要是房子卖不动,就比较危险,因为开发商自掏腰包的主要是买地的钱,开发时的各种工程款和税费等往往会拖到销售回款后再付,一旦销售遇冷,风险随之而来。
最近,为了尽快筹集资金,重庆市一些房产商开始“卖地”融资。重庆市联合产权交易网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在重点项目一栏,重庆各区县挂牌转让项目17个,其中房地产项目就有1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