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王"频现到"流拍"迭起,甚至有开发商"退地",福州、厦门土地市场在半年时间里显现了"冰火两重天"的景象。同时,断尾求生的开发商制造了大量的房价"乱象"。
土地市场地价大幅波动
仅仅半年时间,福州、厦门土地市场地价大幅波动。而去年9月,这两个城市还沉浸在"地王"频现的疯狂之中。
去年9月上旬,先是厦门成功出让了岛内一处滨海地块,其楼面地价接近17500元/平方米,该"地王"的诞生迅速推动厦门各区域地价和房价追涨。紧接着在福州,万科经过239轮激烈的竞价厮杀,冲破本土房地产大鳄的重重围堵,以楼面地价超过7000元/平方米的价格,夺下远离市中心的一宗地块。当时,该地块附近现售楼盘均价尚在6000元/平方米左右。
今年3月中旬,福州市挂牌出让两幅市中心地块,4家开发商经过39轮举牌就"摘走"了一幅地,而另一幅地块惨遭"流拍"。成交的地块不仅面积较小,而且成交价也远低于去年同期同一地段的地价。4月上旬,厦门市挂牌出让10幅地块,结果仅成功出让6幅,其余均遭"流拍"。成功出让的地块中,最高价为厦门岛内的一幅地块,其楼面地价不足8000元/平方米。
近日,福建本土房地产大企业--融信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传出"退地"风波:被退的地块竟是该公司去年9月在福州竞拍争得的一幅高价地。半年间,福州、厦门火热的土地市场迅速冷却,地价大幅波动。
福州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王阿忠认为,这种现象是回归理性和正常的征兆,反映出开发商目前面临的政策和市场困境。去年10月,国土资源部发布了《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规定》,这一土地新政策加上同期开始执行的房贷新政策,大大增加了开发商的融资成本。
福建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一位不愿具名的研究员认为,不少房地产开发商已经陷入资金"缺血"状态。此前房地产企业投资60%的资金来自银行贷款,但目前这些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超过了75%,回笼资金的压力不断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