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首页 > 资讯头条 > 正文

福州楼市尚无出现拐点 地产业理性回归

海西房产网 发布时间:2008.04.15 来源:经济晚报 作者: 李晓晓

9月十区跃上万元大关

  “十一”黄金周前夕的9月,十区均价终于也破万,中心六区均价也比8月涨了2000多元/平方米。

10月成交量大跌21%

  10月广州十区住宅均价达到11972万元/平方米,比9月上升了744元/平方米,中心六区也停留在14488元/平方米的高位。但与此同时,楼价急升,成交量却大跌。十区成交量仅为55.0777万平方米,比上月的69.6649万平方米大跌21%。

11月全市均价降1141元/平方米

  全市成交均价为10433元/平方米,比2007年10月均价下降1141元/平方米,下降幅度9.9%,单月出现近两位数降幅是广州楼市近两年前所未有的。

  广州一手楼价全年升2113元/平方米以上,升幅超33.2%;2007年单月最高楼价11574元/平方米;广州楼价坐上过山车,急升10个月后突然下挫,单月升跌竟然超过千元/平方米。2007年广州楼价只能用疯狂来形容。

东莞:都是深圳“惹的祸”

  就像一些一线城市“疯狂”后的理性回归,并不能说明所有一线城市楼市发展特征一样;与南昌同属二线城市范畴的东莞,她的疯狂变化,则是在南昌根本看不到的。

  在2007年9月,一份统计表明,东莞多个楼盘中深圳投资客占有较大比例。随着深圳房价提升,深客入莞“炒房”的势头越加明显。而有调查显示,当时东莞楼市的投资比例已经高于自住比例。

  对于深圳投资客,开发商的态度是爱恨交集:一方面指望深圳客过来买房托市,另一方面又担心疯涨之下的东莞楼市最终会后患无穷;而那些真正想买房自住、长期定居东莞的白领们已逐步被市场抛弃。

  一位市场分析人士当时便指出,东莞不是深圳,深圳的投资客根本不了解东莞市场,他们的盲目投资只会给市场造成恶果!事实是否如此?东莞作为一个以制造业为主的城市,其社会构层呈“哑铃型”,两头大中间小,普工多,而中坚消费群体十分薄弱,目前有消费力的东莞企业主和东莞原居民早已是第N次置业了,他们不需要房子,而真正买得起房子的人群毕竟是少数,而且不断高涨的房价已经令他们无法承受了。

  相关数据显示,深圳、东莞2007年上半年房价与去年同期对比,东莞涨幅最高,达到了惊人的51.5%,深圳虽然均价最高,涨势很快,但由于基数比较高,其涨幅只有42%。

  东莞楼市在2008年2月的最后一天,终于出现了爆炸性新闻:由品牌发展商万科旗下的城区主力楼盘万科运河东一号率先上演了“跳水”秀――该楼楼盘推出一栋96套的“建行东莞分行团购价”单位,在原有基础上7折跳水,最低价4182多元/平方米,毛坯均价5500元/平方米。此价格相对于去年9月23日推出的一批精装修房均价7800元(含每平方米800元装修)比,降幅达20%。

  在万科的示范效应下:光大地产、丰泰城等也分别推出了一批最低价4000多元/平方米起,均价5500元/平方米左右的“特价房”或新组团。同比去年这两楼盘10月份的均价降幅也在20%左右。甚至有某楼盘推出“现楼3980元起”的震撼价!而就2008年2月份东莞销售额排在前十名的楼盘均价来看,已经回到了5500元/平方米左右,而这一价格正好与2006年10月前后持平。

今日热点

楼盘动态

购房专题

更多>>
热门楼盘:更多>>
热点推荐
购房工具

楼市画报

楼盘广告

更多>>
福州楼盘签约:销售排行>>
>>相关新闻 更多>>
关于我们 | 公司招聘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h0591.com © 2007 海西房产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07059661号
客服电话:0591-83711427 客服QQ:18512029 378670880 466844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