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8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提出了住房保障制度目标和框架。
这个被称为“24号文件”的意见,是自1994年住房体制改革启动以来,从国务院直接下发的第三个与住房制度改革相关的文件。其核心内容,是要“加快建立健全以廉租住房制度为重点、多渠道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政策体系”。
“24号文件”发布两个月后,国土资源部明确提出,2008年用于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建设的用地不能少于住宅用地总量的70%。
北京市也在“24号文件”发布后,提出了“3年内增加1000万平米经适房和1000万平米两限房”“‘十一五’北京将建3000万平方米保障房及两限房”“2010年北京保障性住房将占新建住房1/4”等具体目标。
这个70%和政府对房地产业的新动向,被众多房地产商认为是房地产转型的重要转折点。
“很多大的房地产商已经进入或者公开表达意愿进入保障房建设市场,这说明他们已经意识到了国家对整个房地产行业的转变。”北京联达四方房地产经纪公司总经理杨少峰同样认为这将是一个“180度的大转弯”,他对《中国新闻周刊》说。“需要住房的绝大部分毕竟是普通老百姓。”
保障性住宅利润达20%?
保障性住房真的有利可图吗?这会不会是房地产商摆脱资金困境的一个策略?
从事保障住房研究的中国社科院金融所研究员汪丽娜向《中国新闻周刊》表达了疑惑:“我感觉,保障性住房市场并不像媒体和政府炒作的那么大,房地产商大举进军是不可能的事情,房地产商主要还是要看有无利润可图。”
而对于政府住房保障政策,她认为:“虽已经下发了‘24号文件’,但具体还要看落实情况,现在构筑远景还为时尚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