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7年底到2008年初,严冬席卷了房地产市场,市场交易量下滑并久久不见回升,这让福州各家房产中介公司都切实感到了今年冬天的“寒气逼人”。而这样的现象,同样也受到了省、市政府有关部门的关注。开假以来,包括福州市房地产管理局、省建设厅在内的相关单位负责人分别与各中介企业负责人进行了座谈,了解市场和中介的运营情况。自去年年底以来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出台后,市场的观望情绪日渐浓厚,的确给市场交易带来了一定影响,然而,从另一方面来看,此次的严冬也为房产中介敲响了警钟,原本大多靠政策“吃饭”的房产中介公司,是否应该注意扩张的步伐,从提高公司内部运营体制出发,以提高自身的抗风险能力?
现象
大政之下 中介面临内忧外患
对于福州不少的房产中介来说,在2007年10月之前,是一个二手房市场蓬勃发展的阶段。沿袭了2006年中介频频跑马圈地的势头,在市场环境较好的情况下,2007年,各家企业的扩张,仍在不断进行中。“2007年,是福州房产中介门店扩张最为迅猛的一年,”业内人士刘先生告诉记者,据保守估计,这一年内,福州中介扩张的门店总数至少在200家以上,而新增中介公司也有数十家,更有不少原本市场上的小中介公司借助扩张,由小变大,跻身品牌中介之列。
然而,如此迅猛的发展势头,在去年年底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和市场形势变化的重压之下,戛然而止。
“年初平稳前行的房价和交易量让房产中介过于乐观地估计了市场形势,直到万科高价拍地后带来房价突涨,随后,就进入了长时间的观望。”地产人士郑先生告诉记者。尽管当时价格的上涨大多表现在新盘,但由于一二手市场的联动性,二手房很快也受到了影响,交易量开始下滑。随后,国家出台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特别是二套房新政、银贷收紧等政策,使二手房市场弥漫浓浓的观望气氛。
对于福州的中介公司来说,政策和市场导致的交易量急剧下滑,仅仅是他们在这个严冬时节碰到的“外患”,由于部分中介公司在去年扩张过度,以致公司运营模式和人才储备跟不上发展需要、经营模式过于单一、业务能力不高等问题,引发了企业自身的“内忧”。在内忧外患的夹击下,2007年的冬天,福州不少中介公司过得尤为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