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岁末,中国房地产市场在经历了加息、二套房新政策等多轮调控之后,市场格局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市场中各种力量的心态也正在发生转变。
房地产商中铁板一块的“房价续涨论”在2007年年底终于出现了裂缝,楼市中开始弥漫着“房价要回落”的气息。
格林斯潘在警告美国地产商时曾说,“历史不会赋予所有事件以圆满的结局。”现在,它成了房价下跌者们逻辑的理论依据。
尽管自去年以来,密集的宏观调控政策没有止住房价上涨的步伐,并且房价继续上涨的声音依旧占据着上风,但房价下跌者们还是坚持:价格狂飙带来的2007年楼市繁荣,将不可避免地降温。
然而,房价真的回得去吗?是缓涨还是缓降?
一个城市房价是否合理,房价的涨跌,由谁决定?除了城市价值之外,还有哪些左右楼市的具体元素?
保障房能否“刹车”房价?
其实,将房地产市场按照是否市场化区分为保障性和商品住房,是从1998年房改开始就确定的国策。后来因为要拉动内需,刺激消费,所以“违背初衷”,一次性将居民住房全部推向了市场。
时过境迁,政府在尝试过各种措施之后,发现房价调控效果不佳,希望通过加大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限价房的上市量,来化解房价带来的各种压力,然而,回归的条件还存在吗?
供应量是关键元素
据了解,福州2007年和2008年两年将向市场推出400万平方米的保障房,希望借此达到“调整福州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解决中低收入者住房困难”的目的。
400万平方米的保障房,对福州楼市将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未来两年福州市每年提供的社会保障房比近十年所有的经济适用房总面积还要多,相当于福州每年新增商品房面积的40%。
“现在我省的廉租房建设面积有13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有146万平方米,但是到2007年9月份为止,全省商品房销售竣工面积是1800万平方米,如果预估全年,至少突破2000万平方米。保障房的建设面积跟现在商品房销售的竣工面积来比,仅占10%左右不到。这个比例是不相称的。”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杨益生表示。
也就是说,除非政府真有决心拿出大批量的地块用于保障房建设,否则对楼市而言,仅仅是杯水车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