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巴曙松:要明确目标
房价为什么越调越涨,是不是我们的房地产市场以及调控目标有了问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研究员巴曙松觉得房地产调控本身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首先需要明确我们究竟为了什么而调控;其次,房地产调控应当以充分发挥市场的灵活性和主动性为基点,所有的调控措施,最终必然会影响到房地产市场的供给和需求波动,任何调控都需要评估其对供求关系的影响;第三,调控者要给市场稳定的市场预期,因为房地产市场开发周期长,资金规模大,涉及环节多,频繁变动的政策,不利于形成充足有效的供给;第四,需要提供充足透明的信息,保护信息的弱势一方———消费者。
巴曙松给了我们一个最重要的信息,那就是我们调控房地产市场的目标是什么?其实调控的最终目标不仅仅是让房价降下来,房价降下来,百姓还是住不起,那也是白搭。关键不在房价,而是这种房价能不能让老百姓承受得起,如果承受得起,经济稳步增长,就没有必要调控。所以调控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保障居民有房子住。
四、潘石屹:多引入开发商
大家都知道,开发商在房价不断上涨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推手。有人对开发商的仇恨可以说是恨之入骨、咬牙切齿。因为开发商从房价中获取暴利的私心越来越膨胀,所以房价也就不会降下来。
可恰恰相反,潘石屹在录制电视节目时说,解决高房价的问题是一项很复杂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可行的办法应该是多一些开发商,多一些同行、竞争对手,增加市场上房子的供应量,才会把房价压下来。
小潘的话让我们回到了经济学课堂上,因为老师确实是这样讲的。但真的像我们说的菜价涨上去,卖菜的就会多起来那么简单吗?楼市绝不同于一般的市场,这种价值规律自动调节供求平衡的理论在楼市上完全套用恐怕不太妥当吧!
五、刘守英:把集体土地推向市场
中国两种土地制度:一种为国有用地,一种是集体用地。国有用地是国土资源局从农民手中征地而后转化成国有用地的,而集体用地是属于农民集体所有的。在房价高企不下的形势下,一些人把房价高的根源归结于土地,而城市土地有限,当然农村业有限,但相对要多得多,只有农村能满足大量的土地供应。
于是有人提出把农村的集体土地推向市场,土地价格不愁降不下来。
或许适当地将一部分集体土地纳入市场,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土地供应不足,而且还能让农民分享城市化的土地增值收益。但别忘了,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没有了土地,他们吃什么?靠什么养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