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北京,有媒体报道称,率先降价的广州市实际上也并未降价。据广州一家楼市杂志主编跟踪房价发现,广州一些楼盘的价格实际在“明降暗升”,去年国庆节去采盘时是1.7万元/平方米,然后就直线拉到现在的2.2万/平方米,拉价后再给很多的折扣,如九五折、送管理费等,但最后计算出来的房价比国庆节时实际高了2000多元。
事实上,在 11月份房价大涨的同时,许多大城市的楼市却一片低迷,普遍“有价无市”,直接表现就是成交量在急剧萎缩。
北京市房地产交易网的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12月,北京市期房网上日均签约313套,成交量同比下跌了292套,降幅高达48.3%。
同样,北京二手房市场也遭遇寒流。北京知名房地产中介中大恒基公司内部人士介绍,截至1月9日,该公司已关闭门店达40家,还计划关闭100家,主要原因是目前市场交易冷清。
这种“有价无市”是否意味着“拐点”已经出现?北京大学副教授、中国民营经济研究所执行所长黄俊立告诉《市场报》记者,早在去年房价大涨的时候,就出现了“有价无市”。交易冷清,销量下降,促使开发商对于资金回笼的要求更加迫切,而每年春节前夕,都会有一些促销。他认为,短期内的回调只能称为“盘整”,明显“拐点”尚未出现。
虚假信息乱调控
《市场报》记者调查发现,北京的房价明明是没有下降,但有媒体却称,数据显示北京房价大幅下跌,跌幅高达两位数。开发商也在电视上称,房价“拐点”已经到来。
“拐点”未到,为何有人着急提前唱衰?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刘治彦表示,每次调控政策发布后,就有市场发生明显变化的信息发布。这里面有的可能是只看到片面,有的则是别有用心,甚至是在散布虚假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