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买房人,我的直观感受就是二手房在2007年的7~11月份之间几乎根本就抢不到。可是从11月下旬开始,市场却突然发生了变化,不断有中介公司给我打电话推荐房源。”不久前刚乔迁新居的王先生如是说。
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10月北京市二手房成交量环比下降9%,11月成交量较10月又下降了8.6%。此外,天津、深圳11月份二手房市场的成交量环比分别下降了25%和17%以上。二手房市场似乎已逐步进入了低迷状态。
尽管记者采访的多家经纪公司均表示这是淡季的正常现象,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在央行2007年年底一系列紧缩货币政策下,调控效应已经初步显现。那么这是否意味着二手房市场的冬季已经来临?传说中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是否已经出现?
市场突变
27岁的王先生供职于北京的一家媒体机构。2007年7月,他和新婚妻子计划购买一套二手房作为居所。最初,王先生打算将购房目标锁定在三环或四环以内,然而令他意想不到的是,二手房市场的火热程度几乎让他失去了对房屋的选择余地。
据其介绍,当时中介公司的房源出手很快,客户看中的房屋如果当天没有缴纳定金,第二天则立马会被抢购走。而令他感到生气的是,即使看中的房屋交了定金,但如果卖家发现有出更高价格的买主,甚至还是会单方毁约。
“我已经碰到了两起卖方毁约的事情。所以在我买房的过程当中,是眼睁睁地看着三环的二手房从均价12000元涨到20000元。”王先生语气中透露着当初购房时的无奈。
经过几个月的看房、找房,王先生始终没有找着合适的房源。眼看房屋难求,王先生便决定放弃2007年的购房计划。然而又一次令王先生感到意外的是,情况竟然发生了转机,“二手房源突然急剧增多,可供挑选的空间和时间都变大了。”于是没过多久,王先生便在管庄的某小区购得了一套令自己满意的二手房。
事实上,王先生的案例绝非偶然。记者身边的一位朋友在2007年下半年的买房过程中,也与王先生有着相似的感受。这位朋友同记者聊天时谈到,在她10月份进入市场选购房屋时,正是市场的火爆时期,“有一次其实已经看中了一套还算合适的房屋,然而仅因为犹豫了两天,房屋便被抢购走了。”这位朋友感慨道。
“不过没想到在11月份的时候,中介居然都主动来找我们推荐房源。这时候我就明显感受到了市场已经出现了观望氛围。”因为选择余地已经扩大,记者的这位朋友直到12月才选定好房屋。
根据千万家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2007年前11个月,北京二手房成交总量约为8.12万套,相比去年同期的7.1万套提高了14.7%,但进入第四季度以来,却明显出现了下滑趋势,成交量锐减,两个月不足1.5万套。12月份以来成交量仍没有起色,继续在低迷中徘徊。
“今年央行不断缩紧的货币政策出台,尤其是提高第二套房贷的首付比例,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市场需求,导致了二手房成交量呈现萎缩状态。由于这些政策集中在下半年出台,因此在10月末、11月初的时候才开始显示效果。”业内人士如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