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拿地
⊙记者李和裕
2007年的绝大部分时间,我们看到的是触目惊心的地块争夺战,而时至年关,竞相抬价的激烈场景又变成鲜有问津的冷门局面,也为2008年的土地交易蒙上一块面纱。在业内看来,随着土地价格一步步走高,也随着楼市调控效应累积,开发商对于拿地的态度开始冷热不均起来。
不可否认,近期开发商拿地热情锐减成为不少主要城市一致发生的状况。有分析指出,一是因为今年以来地价攀升,新推地块也不愿意“掉价”,而底价太高又使得不少开发商感到难以“下咽”;二是年尾的房地产调控措施不减反增,楼市交易也在萎缩,开发商因而对下一阶段的房地产业形势信心不足,表现在拿地方面便是产生胆怯情绪。
不过,要让开发商集体“断顿”也不现实。虽然近期内地楼市“入冬”令国有土地出让也遇冷,不过与越来越多谨慎观望、不敢出手的开发商相比,具备资本实力的房地产公司依然不手软。如新鸿基地产在本月内已经斥资逾47亿元拿下3幅土地,并且均在无人竞价的情况下以底价得手;又如世茂房地产本周宣布以约4.35亿元摘得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江南新区大型商住地块,以稳固其在东三省区域的战略布局。
最令人侧目的还属万科,一边是董事局主席王石在电视上表态“2008年之后绝不拿地王”,一边是与复地联手以24亿元“吃进”上海地杰国际城412400平方米的土地。也许正如王石所说,按照万科现在的规模,没有必要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也没有必要靠拿“地王”来表现竞争力。业内也认为,“面粉比面包还贵”的局面不应该也不可能持续下去,未来通过兼并收购、“合纵连横”的方式进行土地储备的情况在开发商中会越来越多。
“这也代表着土地市场内的洗牌局面会率先加剧,开发商如何判断市场趋势、如何制定拿地策略,冷暖自知。”信义房产的分析师认为。他还表示,市场内的存量土地最多可满足 4-5年的房地产开发需求,而国土资源部新政正促使开发商加速土地开发,从而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逐步减缓商品房供应短缺压力,虽然这还不足以逆转现在的供求差,但提醒着开发商不但要有拿地实力还要有开发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