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融资
⊙特约记者陈歆
尽管风声一阵紧过一阵,但这并不能遏制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渴望。对于现在的房企来说,资金问题已经不是关乎扩张速度、扩张规模的发展性问题,而是关乎存亡的生存性问题。
证监会放缓房企IPO、卡紧直接融资,银根紧缩堵住了常规融资之路,房贷新政又导致成交下降、销售回款速度变慢,三大“枷锁”牢牢捆绑住了房企的资金链。正因为如此,房企融资不再是选择性命题,而是不得不为的“生计”运动,明年房地产行业的融资潮或许更为暗流汹涌。
“广东十余家房企拟明年赴港上市。”一则这样的消息近期出现在业内视野。向来对市场最敏感、最善于把握潮流的“广东帮”的举动已经足够说明问题,这则消息的背景是,广东400多家房企越来越感到生存的压力,因此"逼迫"他们走上境外融资之路。
如“广东地产五虎”中惟一一家尚未上市的恒大地产,已开始就明年在港上市具体事宜进行运作,预计将筹资约15亿美元;总部在广州的宏宇集团也已聘用瑞银和摩根士丹利处理上市事宜,预计将最多筹集10亿美元;总部位于深圳的卓越集团则预计筹资15亿美元。
内地房企似乎已视香港上市为残酷生存战略的关键战役。据广州地产界人士透露,打算赴港上市的公司至少有10家以上,如京基、佳兆业等,预计融资总额可达600亿元以上。这些企业中,传言还包括了已经拥有A股融资平台的绿景地产等,看来不仅仅是未上市企业奋力做生死一搏,甚至更多的房企谋求“A+H”两地上市模式,事实上不少已在香港上市的大型房企已喊出“回归”口号,另一轮的资本竞争恐怕为时不远。
对于已上市公司,利用壳资源再融资则是另一个重要问题。定向增发、公开增发、配股、可转债、公司债等融资手段也因此一直是A股房企的“供血站”。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共有25家房地产公司实施定向增发,7家公司实施公开增发,2家公司实施配股,共计募集资金超过千亿元。而企业债方面,金地集团、保利地产、北辰实业、万科、中粮地产、新湖中宝等6家房地产上市公司宣布启动债券再融资程序,它们债券融资金额的上限合计为157亿元。而再融资所得资金主要用于归还银行贷款,其次为补充流动资金。
自有资金不充裕、负债率过高,一直是困扰部分房地产企业的难题:2007年,房地产板块资产负债率达到63.07%,经营活动现金流出达到228.22亿元,同比增加179.44%;投资活动现金流出90.88亿元,同比增加49.32%,房地产公司资金仍然偏紧。
由此,信贷政策收紧、楼市的降温,反而会让资金缺口本就大的房企对直接融资更为渴望。尽管明年的政策导向是放缓IPO以及上市公司再融资,可是并不会让房企对于资金的饥渴有所削弱,甚至会愈演愈烈——如果其他道路收紧,只有华山一条路的时候,谁都会不顾前途艰难险阻也要咬紧牙关一试。
明年的房企融资潮像是风暴前夜的海面,在政策限制下,或许看不到巨浪滔天,却比任何时候都要暗流汹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