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来自发改委等部门研究学者却认为,目前房价上涨幅度已经接近资产价格泡沫状态。如果宏观调控政策被地方各利益阶层化解,加上汇市调整、国际资本进入和证券市场趋热等流动性推动,楼市可能出现硬着陆危机。
“我们最怕和媒体碰面,在目前房地产宏观调控攻坚期,官员的每一句个人表态都可能带来市场震动,如果表态有违调控思路,那真是事关乌纱帽的大事。”一位北京房地产相关部门官员称。
“2008年,地方政府和各执行部门能否放下对小范围利益群体的考虑,甚至牺牲部分地方政府收益,来切实落实中央调控任务,将成为房地产市场走向的决定性因素。”专家评价。
外资 故作镇定
“我们继续看好中国房地产市场,投资兴趣不减。”和2006年一样,同样面对“限外令”的外资2007年对投资中国楼市的表态依然积极;但和2006年不一样的是,态度归态度,2007年的外资在行动上更加谨慎低调,因为挑战难度在加大,需要他们花费更多的心思和时间。
“这种情况从来没有发生过。”一位外资开发商的上周末过得不太开心,因为他刚领取了上海市卢湾区两幅地块的挂牌文件,却在周末被告知这批今年上海中心城区出让面积最大的地块,外资不能参加竞买,理由则是地块“建设条件不适合外资参与开发”。
的确,随着今年一系列紧锣密鼓的限外政策发布实行,地方政府也开始改变立场,对于外资已经不再像以往那么张臂欢迎了。哪怕境外投资企业竞得了土地,还面临着国家发改委审批以及商务部备案,这个过程往往长达半年甚至更长时间。正因为如此,外资在买下土地之后,注册公司以及支付土地出让金的进程相当缓慢。
直接开发不成,那就走收购的“老路”。摩根士丹利收购永新城2栋公寓楼,印尼三林收购老西门项目,香港永新国际收购淡水湾花园63套公寓,一家荷兰基金收购虹口富杰大厦……光在上海,今年的成功案例已不少,但要知道,还有更多没有成功的案例,这也使得原先雄心勃勃进入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外资开始有些坐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