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经本报记者再度调查,罗家岗地块疑云散尽,秘密协议真实存在,另一份补充协议也浮出水面。在该地块招拍挂之前已约定土地受让方,土地出让金除上交省政府及缴纳税费后的剩余部分,会以工程款形式返还。
经本报记者了解,此种拿地模式在中国地产开发中普遍存在。
这样的现实迫使我们思考,国家出台招拍挂的土地管理模式的初衷是保护稀缺的土地资源;地方政府通过“优惠政策”引入大地产开发商是为了激活当地经济,均可谓“其心为民”。但在政策执行中两颗为民之心却成了博弈双方。到底是政策有失,未体现利益平衡的智慧,还是两者本不可调和,需要铁腕高压?
这不是一两个案例能回答清楚的。这就是中国的现实,也是中国地产行业充满隐秘色彩的深层原因。本报能做的,依然是坚持新闻人的本分,持续地对中国地产业现状及规则进行调查,让一切呈现在阳光下。在此过程中我们会始终坚守公众利益至上。
在本报11月15日《两份“秘密协议”引发悬疑碧桂园被指“零地价拿地”》发表后,围绕张家界永定区政府与碧桂园公司之间的合作,社会公众强烈关注张家界市永定区政府与碧桂园之间是否存在所谓的“秘密协议”和“暗箱操作”,碧桂园是否真的在张家界“零地价”拿地。
11月18日,张家界市永定区政府在人民网发布《张家界市永定区人民政府关于张家界凤凰酒店项目有关情况的介绍》,称该地块并非零地价拿地,并且遵循了公开招标程序。
此后几天,碧桂园在其网站上发布公告强调对张家界地块已付清全部土地价款,“集团从未曾收受过,并也无任何依据收受张家界永定区政府任何有关该项目的返还款”。
众声喧哗中,到底真相为何?南方周末记者分别在顺德、长沙和张家界采访多位当事人。
“协议是公开的”?
报道发出次日,11月16日,张家界市永定区副区长王章钊和区国土局局长赵云海、商务局局长龚朝明主动要求沟通,一起代表该区政府接受了南方周末记者的电话采访。
王章钊称,张家界罗家岗地块的土地储备,是张家界市永定区政府首次向社会公开招标,在《张家界日报》上登了招标公告。
要求合作方具备三个条件:较强的资金实力,五星级酒店经营管理经验,体育公园管理经验。
该公告刊登日期为2006年9月30日,公告期限为2006年10月1日到12日18时。同年10月10日,高骏公司由杨继东和欧光毅各出资500万注册成立。公开资料表明,杨继东是碧桂园控股集团投资部经理,欧光毅为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总裁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