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夫妻档”财富直追杨惠妍
“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放在SOHO中国、放在其总裁张欣与主席潘石屹之间同样适用。在地产江湖之内,他们是一对令人瞩目的“夫妻档”。
两人自1995年创立公司始,就一直在遵循上述原则——张欣造房子,潘石屹卖房子。
老潘打过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就像以前耍猴卖艺的,他是先出来敲锣的,然后张欣出来耍猴,最后再出来拿帽子收钱的又是他。
用张欣的话来说就是:“所有与国外的关系、商业决定以外的事情,像建筑设计工程管理等由我做;谈判、销售、政府关系和所有与钱有关的事情都是他做。”
在这样默契的合作之下,他们联手创造了今天登上股市的SOHO中国。
当然,合作的路并非一帆风顺。在一开始推广“SOHO”概念时,国内对这一概念并不接受,甚至头几年都伴随着很激烈的批判声。其实,当时老潘对这一概念也并不完全接受,他坚持认为,房地产就是要盖好房子、把它卖出去,概念再好,房子卖不出去、变不了现,都白搭;而张欣坚持的观点是,国内房地产的开发太滥,没有章法,乱造房子,迟早会成为泡沫,要在未来立于不败,必须了解国际最新潮流,并且领先一步。
在这期间,甚至两个人各自按照自己的意图开发过几个小项目,但效果都不明显。到1999年时,公司年销售纯利润仅为44万元。直到第一件SOHO作品——现代城的出现,两人珠联璧合地进行了一次非常著名的危机公关,将各方面对现代城的投诉和批判大张旗鼓地收集整理,以《投诉潘石屹,批判现代城》为题结集出版,“向我开炮”式的表演使得“现代城”一下声名远播。
此后两人一起开发的项目都顺风顺水,销售也一路火爆。几年下来,他们收获的不仅仅有利,更有名。在公司发展期间,有出国留学背景的张欣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她在国外的一些资源扩大了SOHO中国的国际影响。此次上市,SOHO中国的保荐人与发售人都有她的老东家高盛的身影。
这对夫妻凡事均亲力亲为、全力以赴。上市后,潘、张二人的身家也是众人瞩目的焦点。
据悉,夫妇占SOHO中国总股本的“百分之七八十”。未正式交易前,SOHO中国的总市值约为60亿美元,上市后,以上涨30%计算,市值可达70亿~80亿美元。据此推算,潘氏夫妇身家可能会达人民币500亿元以上,直追碧桂园大股东杨惠妍。
不过,这对夫妇似乎对这一点并不十分在意。他们平常也极力回避各种财富榜单。潘石屹曾对《第一财经日报》表露,并不想把SOHO中国当家族企业传承下去。他们会把大部分资产捐献出去,或作为慈善基金,只给孩子一部分生活费。
在为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捐助教育基金时,老潘甚至展望称,多年后退出公司具体营运,专心做慈善基金。这似乎有点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的“风范”了。
如果没有“潘石屹”
“人称老潘,甘肃天水人,身不高,体不壮,头发不浓密,但身手头脑均敏捷矫健。年龄未及不惑,吃过‘文革’的苦,享过改革的福,故能上能下,可屈可伸。”
这就是SOHO中国主席——潘石屹。对于SOHO中国,潘石屹像一张活名片,活跃于各式各样的舞台。在不同的场合碰见老潘,最常见到的场景是他手拿一大把名片跟各色人等交换。他的名片上“潘石屹”三个字并不显见,显眼的是SOHO中国标识。
就是这个人,引领SOHO中国完成了一个个看似不可能的任务。“SOHO中国的募集金额是15亿美元!”看到SOHO中国招股说明书的人都有些惊叹:路演期间,该公司的国际配售部分已获得超额认购逾10倍,“就那么丁点儿土地储备,国际配售还超额完成?”类似质疑还有很多:SOHO中国到底凭什么上市?
凭借SOHO中国特殊的商业运作模式作为支撑,重量级香港大亨作为拥趸,除此以外,还拥有知名的推广者——潘石屹。
在SOHO中国上市筹备过程中,老潘显然是再合适不过的“推广部经理”。做商品代言人、拍电影、设立慈善基金······就在不久前,他还为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的教育发展捐了1000万元。以至于有人说,老潘太会利用各种机会“作秀”了。
有一点也许是业内人为之惊讶和不解的,老潘所到之处总会引起骚动。或是女孩子们的尖叫,或是路人的注目和谈论,俨然是娱乐明星的味道。即使远在鄂尔多斯国宾酒店,同样不时有人认出他。
可以说,更多人是因为知道潘石屹从而认识SOHO中国的。
极少在媒体上投放任何广告,但有关他的报道常常见诸境内外各种媒体,他已经被视为组成SOHO中国品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005年,他被《财富》(中国)杂志评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25位商业领袖之一。
他常常在境内外各种重量级会议上发言,也是公司许多创意的策划者。在市场发展和建立之初,把自己和自己的公司同时塑造成名牌。不能说SOHO中国是由于潘石屹的个人影响而顺利上市,但他及他的行动确实在上市过程中成为公司的积极推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