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城市基础设施的升级将是2015年的投资之轮。
随着城镇化率提高和人均收入水平的增长,社会公共产品的消费水平将逐步提高。
首先,环境保护和改善将成为社会公共基础建设的重要内容,2015年是新修订《环境保护法》的实施之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环保规划目标任务的收官之年。伴随着《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大气十条)不断深入推进、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水十条)和《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政府在大气、水和土壤防治上大约将陆续投资六万亿元,环保产业将是2015年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其次,PPP模式的试行、推广为基础建设的资金来源开辟了新的渠道。使得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再受制于政府的财政约束。此外,网络通讯和网络应用的普及推动以公共网络和智能终端建设,云时代的智慧城市将是国家公共设施的投资热点。随着政府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医疗、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业的发展和升级投资将成为2015社会公共产品质和量的保障。
第四,居民消费精致化推动产业升级
2015年以后,人口结构的改变使得房地产消费需求下降,品质生活推动进入消费后地产汽车时代,社会的主要资源将主要用来生产高端耐用消费品和智能化产品,电动汽车和智能家居将成为消费热点。与汽车及家居智能化一起增长的还有售后服务市场。后地产时代汽车、家电普及度提高,功能丰富,相应的售后服务需求也将随着家电的升级换代而不断强化,汽车和智能终端将产品创新将带动整个制造业的升级。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入成熟阶段,大部分消费品数量的增长逐步被对品质的需求(中高等收入水平)所替代,智能化、品牌化、娱乐化成为消费趋势,这就给商业、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的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带来快速发展的机遇。根据专家测算,到2020年,科技服务业产业规模达到8万亿元,2025年,我国体育消费产值达到5万亿。与此同时,医药、旅游、传媒、物流、保险、保健品等行业都将受益于消费升级而进入快速发展期。其中仅旅游一项的快速,就能带动110个行业繁荣。
此外,“一路一带”的走出去战略将给高铁、机电等行业带来新的国际需求,建立在劳动力成本优势上的贸易模式将逐渐升级为“大国重器”的外向型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