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时代”、“白银十年”等类似说法,近期频频被提起,成为2014年度房地产业界、乃至经济界的流行词。其实,这一提法,最早见诸公开媒体的,是2009年2月我为《新民周刊》写的一篇专栏:《中国楼市眼巴巴盼望“白银年代”》。文中提出:过去十年称得上中国房地产业的“黄金十年”,而未来将要步入的是一个“白银时代”,成色较前者有些暗淡”。
事隔六年后,再来回顾这一提法,颇有意义。更重要的是,经过2009-2014年的演变历程,现在更有条件根据行业数据,确定性的划分黄金时代和白银时代的时间节点,同时把两个时代的特征做些总结。
其一,看量。回顾全国商品房成交量,1998年是中国房地产业的重要节点,这年国家出台了著名的房改文件“23号文”,从而解放了房地产业的生产力和市场需求。而之前,经历了1992-1993年商品房屋成交面积的高增长,最高增幅是1993年的约56%,主因是海南楼市泡沫较大。1993年6月凶悍调控后,海南泡沫破灭,其后全国商品房成交量增幅大幅回落。1998年开始,商品房成交重新步入高增长通道,直至2007年,年度增幅皆在超10%,十年当中有七个年份超20%。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2008年全国楼市低迷,出现约15%的负增长。而政策强刺激之下,2009年再度疯狂,大增约44%。值得关注的是,2010年开始,增幅回落至20%以下,其中2011、2012年低于10%,2014年估计为负增长。从这一指标分析,2010年便是全国房屋成交量的分水岭,之前十年左右属于高增长,其后步入中低增长。
返回海西房产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