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逻辑矛盾。
政府认识到了前期过度刺激的危害性,因而顾忌泡沫继续膨胀,进而强调要调结构,要促改革,并在此过程中去杠杆、去产能。这样的思维应该要求稳中偏紧的货币政策,并容忍较低的增长率,但由于年初政府制定了7.5%的增长目标,这不免与长期调整的思路产生冲突。这样的矛盾似乎不该出现,但由于“十八大”定下了经济总量翻番的任务,那么政府不得不维持年均7%以上的增长率。因此,政治要求与经济现实不可避免打架,而要达到两个目的,必然在决策中产生矛盾心理,既要吃鱼,也不肯放弃熊掌。
调控方式矛盾。
政策目标与决策逻辑均存在矛盾冲突的条件下,宏观调控方式也必然自相矛盾。一方面强调“微刺激”,另一方面不得不持续“微刺激”,以期达到既避免市场再度产生通胀预期,又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决策效果。但由于宏观调控工具具有总量特点,那么这种依靠结构性工具的调控方式,并不能向市场传递有效信号,特别是货币政策,在“新常态”认识下,商业银行会提高风险控制要求,从而使“定向降准”等政策无法传导到实体经济。这就表现为,调控政策不断加码,而政策效力却无法达到预期目的。
可以说,宏观经济管理中的一系列矛盾冲突,导致反周期措施无法释放准确有效的信号,从而使调控效力下降,并使市场对宏观预期产生困惑。这样畏手畏脚的宏观调控状况,最好不要成为“新常态”。
返回海西房产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