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开发商们“涂金”?
诸多机构为何要抢先对房企进行排名?其中利益链条如何厘清?
“房企通过投放广告给机构所属的网站,以换取入榜或排名靠前,排名越靠前,其品牌效应和资质信用相应会有提升。”总部位于深圳的一家房企内部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操作路径是房企的营销部门与网站进行广告、销售代理或电商合作,排行榜则作为一种附加或增值服务回馈给房企。名义上,这种排行榜的制作机构仍然是独立的。
房企入榜或排名提升后带来的收益显而易见。首先是上市房企排名提升有利于估值提升或刺激股价上涨。
以2009年著名的恒万之争为例,当年在克而瑞第三季度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金额TOP20榜单中,恒大以123.30亿元销售金额排行第一,万科则以120.80亿元的销售额排行第二。
当时正值恒大赴港上市前夕,据参与恒大配股的恒大人士透露,这一消息对恒大估值有利,对不了解内地业务的香港投资者来说,单季业绩超越老大万科是非常大的利好,说明该公司很有成长性。
不过不久万科公告披露9月份月度销售数据,称其第三季度销售金额为154亿元,并非上述机构所称的120.80亿。
对于房企而言,这些由其他机构发布的榜单并非自身发布的简报,所产生的利好消息即使存在不准确,上市公司也不需要负责任。即使是在财报数据出来之后,被发现有差异,但一般也没人追究,企业本身也不会澄清和修正。业内知情人士称,这就会给企业操纵股价留下可能的空间。
其次,排行榜作为一种信用指标,也被金融机构所采用。比如,对于排名前十的大型房企,多数金融机构会给予总行级客户待遇,在授信额度、融资利率、发放速度等方面给予重点关照;最近几年银行对房地产贷款收紧,很多银行总部要求,只对排名百强的企业有倾斜;对于排名百强之后的房企,则不列入合作名单,或进入负面观察名单。
近几年来,随着金融脱媒的加速,信托、基金、券商资管等通道为开发商融资所大量采用,这些金融机构也往往将业内排行榜作为其选择交易对手的重要指标。
以今年上半年传出破产消息的光耀地产和财通资产的资管计划为例,在“财通资产-光耀扬州全球候鸟度假地特定多个客户专项资产管理计划”中,便重点向投资人推荐其交易对手,称“光耀集团自2011年起,连续三年蝉联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上升势头强劲”。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查询发现,在由中指院评出2013年中国房地产百强中,光耀集团位列73名。
此外,有的地方政府卖地时会参照排名,比如要求竞拍方是前几十名的企业;有的购房者会参照排名做出购房决策。
房企内部员工也有提升公司排名的动力,“如果排名提升,意味着业绩提升,年终考核会有奖励”。张大伟说。
返回海西房产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