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宋延庆称,中海一流的成本控制水平,娴熟的逆周期拿地能力,以及较高的产品标准化程度,再加上有极低的息率和几乎无偿债压力的超长年期债券的融资手段,这是中海“最赚钱”的主要因素。
除此之外,本报记者在统计上述数据时也发现,在港上市的内地房企盈利能力明显高于A股房企,而且具备普遍性趋势。
“在香港上市的内地房企净利率整体高于沪深A股企业,2012年分别是21.93%和13.57%。虽然利润核算口径不同,但即使去掉持有物业评估增值部分,香港内房股的净利率还是整体较高。”宋延庆表示,这可能与2010年暂停IPO后,一些业内优秀企业转至香港上市有关。另外,香港内房股企业,比如恒大、龙湖、旭辉等,大都是以标准化产品线开发为主的高周转企业,而沪深A股企业则良莠不齐,拉低了整体净利率。
除此之外,宋延庆还强调,从上述房企历年业绩情况分析,通常房企规模越大,盈利能力越强。德勤报告显示,2012年174家上市房企中,34.5%的大型企业为其股东带来超过20%的回报,而这个比例在小型企业中只有1.7%。
值得注意的是,有业内人士也向记者表示,要提高开发利润率,一是“控”,即控制成本费用;二是“提”,即提高溢价率。“控”的重点是土地成本和资金成本,“提”的重点是提高产品溢价和服务溢价。
谋多方拉升利润
事实上,《证券日报》记者在多次采访房企高管的过程中也发现,他们早就意识到盈利能力进入下降周期的问题,并在近几年开始实施各种试图改善净利率、毛利率等盈利能力指标的战略,而管控成本、增加产品附加值,调整项目周转速度等成为其主要手段。
“我们的净利润率没降,稳中略有提升”。远洋地产总裁李明在远洋地产2013年业绩发布会上表示,2013年,远洋地产实现营业额311亿元,同比上升9%;核心净利润达30.36亿元,同比上升21%。
对此,李明坦言,“因为成本控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他进一步解释道,“我们的营销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方面有了很明显的下降。销售收入都在增长,但是营销费用绝对值下降了”。此外,李明预计,“我们今年在建安成本,前期成本等方面还将有下降的体现”。
值得一提的是,李明向记者直言,在新项目获取上,远洋非常看重的投资标准有两个,一个是毛利率,还有一个是IRR,即内部收益率。如果毛利低,IRR能够高也可以接受。如果IRR低,毛利率高也可以接受,这是远洋内部的标准。
而在增加产品附加值上,靠拉升产品溢价空间来提高利润方面,方兴地产的表现则值得关注。众所周知,方兴的金茂府系列产品不但销售价格高于周边同类产品,且在“量”上也能实现预期。
对此,方兴地产相关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透露,金茂府系列都属于“绿金”产品,即将绿色建筑的技术应用于金茂府高端住宅产品中,例如,可以实现不开空调也能将室温全年保持在24℃-27℃之间。该人士还向记者透露,“在方兴的未来规划中,将借力‘绿金’谋扩张版图,而方兴在上海花费101亿元所拿的住宅地块也将应用绿色技术”。
“不同的绿色建筑标准不同,投入的成本也不同,但一般在国内应用的绿色技术分摊的成本上,排除特殊项目,预计每平方米不足800元。”有专业人士向《证券日报》透露,而鉴于PM2.5概念以及雾霾天气的扩散,应用绿色技术的房地产产品未来市场空间非常大。
返回海西房产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