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声音
@Elaine-杨柳依依:公租房本来就应该这样啊,建成豪宅样还能让应该住的人住上吗。
@999天干旱:公共财政不能支持舒适住房,只能保证基本生存需要。
@江猛子:给我来一套。有窝的感觉好啊。
@西流湖故人:看了这么多评论,我也觉得这房子没什么。使用面积不到40m2,不小了。
@wophy:有的住不错了,应该把这作为奋斗的起点。
@君不见长城之水天上来: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避免不符合条件的人侵占资源。
追问
保障房究竟
应该建多大?
保障房究竟应该建多大?又该如何设计?事实上,社会上一直对此争议不断。经济学家茅于轼就曾提出过“经适房可以没有私人厕所”,用公共厕所节省更多空间,给困难人群解决住房,引起轩然大波,在有些人看来,没有私人厕所的设计符合市场原理,而在另外一些人看来,没有私人厕所,对人性是一种挑战甚至侮辱。两种观点的立场似乎完全不在同一个层面。
一些专家告诉记者,在国家标准出台前,曾出现过一些“骗购”保障房的行为,原因之一就是保障房面积多达80平方米至100多平方米,特别适合转为商品房流通,利益空间巨大。“像这种40多平方米的小户型不会有太多的利益空间可供攫取。”
一些专家认为,公租房作为保障房的一种,注重的是保障功能,不应与商品房看齐。“保障房是纳税人的钱建的,用来保障需求最迫切的群体。”广州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教授陈琳说,在香港、新加坡等地,保障房的面积标准都很严格。譬如,香港的“公屋”为20平方米、30平方米的十分常见,最大的70平方米,但住的是7口之家。设计理念是私人空间小,公共空间大,有交通接驳,满足生活基本需求。
但与广州相比,香港更注重房屋的灵活布局,值得借鉴。陈琳告诉记者,香港的保障房虽小,却是“螺蛳壳里做道场”,客厅和卧室之间没有墙,而是用活动屏风,按照市民自己的意愿随意间隔。陈琳建议,广州下一步也可尝试在狭小户型采用推拉门、活动屏风,压缩客厅面积,扩大卧室面积。
广州市政协委员韩志鹏认为,保障房的户型设计要“多听听群众的意见”。如果争议是围绕户型图而不是建好的房子展开,对政府来说工作会更加主动一些,以减少事后“强加于人”的感觉。
返回海西房产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