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房价拐点开始临近。
表面看,房价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但决定供求曲线背后的因素复杂,包括实际购买力、利率水平、预期等。影响需求的决定性因素正在发生变化。
其一,人口因素。这是长期因素。中国放开单独二胎,这实际表明20年内劳动力供给出现短缺。同时,限制特大城市人口,这意味着如果限购不放开,保障房加速供给,那么一线城市供求关系会得到缓解。而像北京这样的城市,精英阶层基本将儿女放到国外,未来几年,祖、父两代人的住房都可能成为庞大供给。
其二,利率水平提高。
央行货币政策已经明确“减杠杆”,反映在市场上就是流动性吃紧,利率攀升,这会直接增加购房成本,进而抑制需求。
其三,预期逆转。
认为房价不断上涨的预期来源于通货膨胀预期。
除了央行明确“减杠杆”,李克强也明确提出不会再使用通货膨胀政策刺激经济。如果认识到三中全会改革能够带来巨大红利,创造更多供给,那么在控制货币增速条件下,随着总供给增加,实体经济会吸收大量货币存量,物价总水平保持稳定,甚至出现价格结构性调整。在流动性收缩条件下,资产价格调整不可避免。
其四,土地供给垄断局面改变。
三中全会提出同地同权,未来政府征收土地更加困难,短期会导致地价上涨,但中长期看,地方政府要落实城市规划,就需要农村土地通过市场来增加供给。如果政府拿不到差价,政府会鼓励土地降价出售,以改善当地营商环境。土地供给垄断局面打破,政府操纵房价可能性降低。
其五,政府微刺激活动告一段落。
今年以来房价继续上涨,除了需求释放外,政府默认也是主因。政府目的在于利用房价上涨刺激房地产开发投资,进而稳定经济。稳定经济目的不是稳定就业,而是实现政治目的。十八大提到经济总量翻一番,这要求年均经济增速要达到7.2%。为了达到政治目的,政府实际采取微刺激来获得较高增速。不过,由于前三年经济增速较高,后7年只要达到6.9%左右增速即可完成政治任务。这样,未来任务是促进改革,而不是保增速。考虑到新供给增加,房地产作用下降,土地财政改革需要加快。
总的来看,长期支撑房价上涨的货币因素和土地垄断因素正在改变。明年美联储结束QE可能性很大,这会导致全球货币供给环境逆转,中国也会跟随收缩货币供给。如果考虑到中国力图让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就会力求保持本币稳定,让国际社会保持信心的重要基础就是避免通货膨胀预期。当然,避免通胀更重要因素是为了维护政权稳定。在民营经济提供主要就业渠道条件下,利用行政手段提高最低工资办法不可取,老板们为保持成本稳定,会减少雇佣人数。如果政府继续超发货币,就会激化社会矛盾,导致政局不稳。
房产税一年立法,两年试点,2016年后或大面积推广。为避免交税,大量二手房会进入市场。如果二手房大量入市,就会产生“囚徒困境”,看谁跑得更快,应该是每个二手房售卖者的个体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