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来,全国各地轰轰烈烈的造城运动,在城市出形象、官员出政绩的同时,也显露出诸多不良现象。比如“空城”“鬼城”现象,以及由于高空置率所带来诸多问题与矛盾。
当前,“空城”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距离老市区有一定距离另建新城新区,这是主流形态。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课题组对12个省区的调查显示,12个省会城市,平均一个城市要建4.6个新城新区;144个地级城市,平均每个规划建设约1.5个新城新区。
为何规划和建设如此多的新城新区?其一,随着经济发展及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城市需要更新和扩张,以满足城市发展及居民生活需要。其二,旧城改造因难重重,另建新城新区比较方便。其三,建设新城可以更快树立新形象,同时也能通过投资而拉动GDP,为地方长官的政绩加分。其四,建设新城,可以低价从农民手中大规模征地,转手高价卖给开发商,从中获得丰厚的卖地收入。
在城市发展需要、长官意志、地方利益的“多轮”驱动下,各地一窝蜂的规划和开发新城。多数新城,可能只是暂时存在空置率偏高、人气不足的现象,最终仍可以说具有较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少数新城,则将因为距离主城太远、产业与人口导入困难、楼盘供应远超需求,而最终成为“负能量”,不仅浪费国家和社会的资源,而且还将使投资商、开发商、放贷银行、个人购房者等利益受损。
根据媒体报道,近几年已有部分新城新区显露风险。比如,鄂尔多斯的康巴什新区,一座荒原上崛起的新区,距老市区25公里,总面积355平方公里,举全市之力开发建设,2006年市政府驻地正式迁址康巴什新区。然而,这座定位很高、环境优美、楼盘众多新区,当前却面临着两大尴尬:一是,已售出的小区入住率很低,街上行人稀少,大量公共设施闲置。二是,2011年楼市泡沫破灭,房价大跌,新盘严重供大于求,部分开发商资金链断裂,楼盘停工,或已烂尾。美国《时代》周刊刊文称,康巴什是中国房地产泡沫的最佳展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