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放开商品房限购在情理之中。
地方政府早就对限购诟病不已,冠冕堂皇的批评理由是限购反市场,实则限购压低房价损害的是作为“大地主”的地方政府的利益。
隐性解禁早就开始,有的地方政府将限购审批权交给开发商,把鱼送进猫嘴里;有的地方政府在城市各区县之间设立房产信息壁垒,各区县之间并不限购;有的地方政府直接用税收取代了限购。温州如今公开放松限购,各地方政府长出了一口气,温州做了他们想做而不敢公开做的事。
为防止债务泡沫彻底崩溃,防止政府与企业资产负债表彻底恶化,温州不得不放松限购,这是应急之举,突显了房地产市场对于中国金融市场的重要性。
从2011年9月以来,温州房价已经连续22个月同比下降,是全国70个城市中唯一一个5、6两月房价都下降的城市。房价下跌的背后是温州实体经济下行,债务链条丛生。
今年4月26日发布的《2013年温州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温州蓝皮书》表明,温州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巨大压力,实体经济内卷化;现代商贸业态发展滞后,购买力外流严重;地方非银行金融机构监管缺失等。从2012年1至11月份,温州全市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68亿元,同比下降9.6%,工业企业效益考核得分为208.78,居浙江省末位。据温州市经信委的调查,2012年1至11月,全省规模以上亏损企业亏损额15.93亿元,同比上升68.4%。温州市经信委监测的15个行业中的855家重点企业,就有10个行业出现了利润负增长。
实体经济如此糟糕必然反应在债务链条与不良贷款上。2011年7、8、9月发生民间债务危机,银行贷款不良率从长期居全国地级市低位的0.37%骤升,持续20个月上升后,今年3月底达到4.01%的警戒水位。原先的低不良率、高收益地区,变成银行贷款坏帐的高风险地区。温州版小型金融危机爆发,活跃的民间借贷突然冻结,银行不断抽贷,贷款利率越来越高,各个企业与投资者眼看着债务上升,自己最重要的资产房地产的价格却节节下降。这是典型的资产负债表恶化现象,与日本泡沫崩溃期的表现如出一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