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看一组数据:
2013 年第2 季度,由中国人民银行在全国50 个城市进行的2 万户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 66.7%的居民认为目前房价“高,难以接受”,比上季下降1.3 个百分点,比2011 年3季度时的最高值下降9 个百分点。31%的居民认为目前房价“可以接受”,2.3%的居民认为“令人满意”。对下季房价,34.1%的居民预期房价“上涨”,45.3%的居民预期“基本不变”,7.3%的居民预期“下降”。未来3 个月内准备出手购房的居民占比为14%,较上季下降0.8 个百分点。
媒体报道以客观、公正、全面为生命,那么面对这样一组调查,该如何见报呢?我搜集若干新闻标题试作分享:
●央行:近7成居民认为房价高难以接受
●央行二季度调查报告 房价最让居民“闹心”
以上两条新闻,按批高房价的路数去,跟批中国足球一样,这事怎么说都行。批痛快一点,激发未购房人心中郁闷之气,感觉抒发正能量,符合当下主流民意。
●央行调查:2.3%的居民认为房价“令人满意”
这标题也绝,说满意,实说大部分人不满意,但我欣赏编辑的处理,他没有加上修饰语,如“仅2.3%的居民”,或“已有2.3%的居民”——固然他的导向性很明显。数字很枯燥,但中国文字很奇妙。“屡战屡败”与“屡败屡战”,本质上截然不同。
●央行报告称抱怨房价高居民减少
●近四成半民众认为房价下季停涨
以上两个处理有新意,没有一味聚焦在房价之涨,而是看到其中的变化,报怨房价高的居民减少了,是心里承受力强大,学会认命算了,还是支付能力今非昔比?而突出“近四成半民众认为下季房价停涨”,是否透露出随着调控加码,消费者心理预期的变化?
同样根据央行的报告,还不妨有以下报道的侧重:
●认定房价高的居民比例较去年最高峰值大幅下降
●超三成居民认为目前房价可以接受
●仅三成多居民认为下季度房价涨
●近七成居民认为下季房价不变或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