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目前态势,我估计地价这种环比涨幅可能会在三季度或在四季度见顶,
房价的环比增幅一季度已经见顶了。虽然说银行资金面偏紧,但是银行的资金面偏紧对楼市影响是一个慢性的,暂时影响不到地价,地价受到目前开发企业对后市预期的影响。
一个地区的房价上涨之后会带动这一块的地价上涨,那地价再上涨之后又会带动周边的房价继续上涨,这是个巡回。巡回的终点是需要有一个人买单的,就是老百姓最终是要把这个房买走。如果这样一个巡回上涨的过程没有老百姓买单的话,这个上涨过程就会有一些问题。
杨红旭:一直说房子是面包,土地是面粉,土地是房地产的一个生产要素和基础,所以这样的循环是会持续下去。当然也并不是说每一次地王暴涨都由百姓买单。举一个例子2010年有很多地王出现,面粉变成面包,可以卖面包的时候发现整个面包市场已经降温了。2011年的下半年到2012年的上半年,有一些地王项目是微利甚至亏钱卖房子的,少数地王的代价损失是由开发商承担的,并不是由消费者承担的。
房地产市场这样的地价涨、房价涨的循环并不是这样往上走,也会出现短周期的波动。波动之后一般是由消费者和开发商双方共同承担市场风险的,只不过过去的经验表明,大部分房的承担者都是由房价增,然后传递到消费者手里面去。但是我认为假如这样的循环一直下去,总有一天当中国的房价出现泡沫的时候,地价破了之后,也会导致开发企业,一些融资方,比如银行、金融机构成为最终的买断者。
现在谈到中国房地产会谈到一个很重要一个词就是结构性,继鄂尔多斯、温州之后,江苏无锡、江苏常州、辽宁营口、甘肃酒泉等多个地方相继被曝出类似“鬼城”。三四线城市出现很多无人问津而空置的楼盘。昨天有媒体报道,贵阳有四个建筑规模超过1000万平方米超大楼盘,可以驻300万人,现在不知如何消化,多个三四线城市供求比早已超过正常区间数倍,现在三、四线城市房价是否出现泡沫?
杨红旭:三四线城市总体上是供应量偏大,供大与求,去年这一波楼市房价上涨主要是一线、二线涨得比较快,三四线涨幅很小。三四线整体上供应量偏大的基础之上有所分化,比如像鄂尔多斯温州当地投资需求比较旺盛的情况下,导致泡沫比较大,导致房价出现下跌。贵阳这种城市,它供应量偏大,大盘也比较多,但是需求也比较旺盛,所以供应量略大于需求量,房价涨幅比较小,但是房价总体水平不高,这种城市还不能成为泡沫。
有一些城市类似营口,主要是一些新区,开发已经脱离住城区了。如果这种新区开发的话,产业导入不给力,人口导入速度偏慢,这样会使空置率比较高。三四线城市凡是涉及到远郊的新城新区,都要注意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