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上述住建委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北京市近年来一直在试图改变专项维修金的现状,不过收效甚微。“比如市建委从2006年开始,启动了专项维修金市场化改革,准许业主大会将资金转至自己的账下自行管理,参与管理的银行也从光大银行一家扩大为七家(现已扩大为九家),但因为种种原因,超过90%的钱还在市政府账户上,转出来的那部分钱绝大多数也还都在光大银行手里,当时改革的两个目的都执行得不好。”该人士坦言。
资金安全堪忧
除了转存难使用率低,专项维修金的安全问题也是广大业主所担心的。
张兰告诉记者,“2008年之前,政府没有对开发商上缴专项维修金的行为进行制约,因此2008年之前,许多开发商征收专项维修金之后,并没有妥善管理,而是挪作他用。”而张兰也是在办理她所在小区的专项维修金转存时才发现这一问题的,“如果不是这样,恐怕我们小区2008年之前的300多万专项维修金,至今还在开发商手里。”张兰说。因此,她认为同他们一样,北京超过九成业主至今依然存在被开发商盗用专项维修金,自己却蒙在鼓里的情况。
张大宪所在小区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我是第一个实现转账的业委会主任,也是许多业委会的顾问,但我自己所在的朝阳区新天第小区至今依然有部分专项维修金无法从北京市总账中转出。原因是我们小区改过名,我们之前只成功转账了改名后的那部分专项维修金,改名前的资金虽然同样属于我们小区,却无法转过来。”
张大宪表示,因小区改名、开发商少缴瞒报等问题引发的转账难题,在北京相当普遍。
事实上,不只北京存在维修资金管理规范的缺失问题,全国还出现多起挪用甚至侵吞维修资金的案例。2004年,广东省消协公布的房地产投诉分析表明,维修资金被挪用已成为购房者投诉的热点之一。据介绍,当时广州市开发商和物业公司共向业主收取维修资金至少有2.3亿元,而存入监督账户的只有4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