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佛山市政府几年前推动的中心城区旧城改造项目“佛山名镇”为例,该项目拆迁、修缮和建设的资金来源主要来自政府,仅佛山禅城区就提出拿30亿元启动资金。然而,该项目在2011年底已经出现停滞,该重点工程在当年上半年已落实财政性资金10.02亿元,但仅到位5.02亿元,而向银行融到的5.4亿元中,只有2.69亿元到位。
据佛山市禅城区一个工程的施工方透露,禅城区承诺的30亿启动资金,在2011年底到位总资金仅7.8亿元,因此只好减少工程量,在对外围简单修缮翻新后便仓促结束。
上述佛山市财政部门人士透露,如今该旧改项目推进工程依然缓慢,佛山在近年的城市可经营项目推介会上向企业推出三旧改造项目,通过逐步提高资金门槛,能为旧改资金“输血”,缓解公共支出的压力。
“城建放缓,经济业绩增长缓慢,这加大了地方积极推动通过卖地增加土地收入金的动力,只要稍有机会,就不会放过推地的机会。”广东省财政厅一位官员告诉记者。
广州成为地方政府今年迫切出让土地的典型。2013年广州市土地出让金收入预计475.6亿元,而今年上半年广州土地出让金收入已完成全年目标的69%,土地市场高温一直未减,上半年以来,多宗高溢价地块出现。按照政府的推地计划,下半年将会继续加速推地。
“必须依靠土地出让”
上述广东省财政厅官员称,政府并非没有意识到依赖土地财政的危险,多地政府一直强调应重视财政收入结构问题,提高该收入的质量指标。目前,全省的非税收入增长速度远远高过税收增长速度,这反映出财政收入质量已经出现严重偏差。
他坦言,调整财政收入结构问题的预期在现实中“碰壁”,“至少在现在的经济环境下,很难做得到。”
“要是宏观经济情况能保持以往的水平,政府要转型、调结构,才能逐步摆脱对土地财政的依赖,但实体经济确实不景气,为了保持政绩,必须依靠土地出让。”上述佛山市财政部门人士分析道。
事实上,地方政府无法摆脱对土地财政的依赖,与经济下行趋势关系密切。曾经位列“中国市辖区综合实力百强”榜首的经济重镇佛山顺德,在宏观经济形势影响之下,2012年经济增幅只有8%的增长,相对应的工业总产值增速跌到10%以下。
顺德区财税局局长关世良年初对外坦言,由于企业经营困难重重,效益减少,国税、地税部门今年完成任务的难度也在加大,政府钱袋吃紧,政府财政收入将“要靠土地财政补充”。
该区政府毫不讳言其发展思路是,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出让所得,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升级。顺德在今年上半年间,创下土地出让金收入93个亿,超过2012年全年水平。
记者从多个珠三角城市了解到,地方政府近几年积极推动工业区、经济开发区等投资建设,在政府的计划中,虽然这些投资需要大规模举债,但有助于拉动当地经济。然而,实体经济发展不景气,早年推动建设的这些新区中不乏停工、减产等身影,众多工业区的工程减速推进,政府的创收设想落空。
广州一位长期在珠三角考察的政协人士表示,“早年投资实体经济,还没得到回报,债务已经在那里等着政府了,税收、投资等渠道都堵住财政源头后,政府要发展经济,只能借道房地产投资,这不仅成为最快捷的财政来源,还能撬动基础设施建设等。”